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关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对象具体有哪些

关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对象具体有哪些

时间:2024-04-0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413
关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对象有哪些?

合同诈骗及其犯罪对象

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利用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货物

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签订虚假购销合同,以骗取货物。有些人伪造证件和合同书与对方签订合同,有些人伪造银行或其他部门的担保书,以合法身份与对方签订合同。还有一些人伪造银行汇票,盗窃单位空白支票,或利用失效的支票或空头支票诱惑对方订合同。他们往往隐瞒真实身份,以先提货后付款为由,利用对方急于推销自己产品的心理,骗取货物。然后以低价销售货物,私吞货款,或将货物用于还债、作抵押等。

虚构货源骗取货款

另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虚构货源,签订空头合同,以骗取货款。有些人伪造上级主管部门的假批文作为货源,有些人以伪造的提货单作为货源。还有一些人抓住对方急需某种紧俏物资和商品的心理,口头虚构货源。也有人故意让对方看不属于自己却谎称是自己的货,或根本无货可看,蒙骗对方。还有一些人以伪造的买卖合同作为货源。

伪造身份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伪造身份,签订虚假合同,骗取他人预付款或定金。行为人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只要将预付款或定金骗到手,就算大功告成;另一种是先骗得预付款或定金,然后如有可能骗到货款就继续骗取货款,没有可能就一走了之。

以诱饵开路骗取钱物

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以诱饵开路骗取他人钱物。有些犯罪分子以给付部分预付款为诱饵,一旦把对方的钱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后,就溜之大吉。还有一些人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手段骗取对方信任,诱使对方进一步按合同交付财物,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欺诈手段骗钱骗物。

签订假合同骗取活动费、好处费或提成费

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签订假合同,骗取他人的活动费、好处费或提成费等。这些人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骗取货物、货款,也不是为了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而是为了一次性地骗取各种名义的费用。他们一般都伪造身份、证件,自称能买到急需紧俏物资或以帮助对方推销产品为诱饵,让对方签订虚假买卖合同。

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进行诈骗

一种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方式是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进行诈骗。行为人往往在合法的身份掩盖下,以某公司、简场等的名义,伪造营业执照和注册资金等,欺骗他人与之签订联合经营协议,骗取他人的钱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侵权和合同诈骗的区别

    合同侵权和合同诈骗是两种不同的行为。首先,它们涉及的范畴不同,合同侵权属于民事范畴,而合同诈骗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其次,侵害的对象也不同,合同侵权是指合同违约,即由于

  • 合同诈骗50万可以缓刑吗

    合同诈骗50万不能缓刑。合同诈骗50万元,《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 如何判断合同诈骗案件应该在哪里立案

    合同诈骗属于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因此,如果在合同纠纷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已经涉嫌合同诈骗的,可以将已经搜集完整的犯罪线索提交到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包括犯罪对象被侵害地、犯罪所

  • 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数额在五万至二十万元以上的。

  • 本票诈骗对于诈骗金额是否有要求
  •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 关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对象具体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