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时间:2025-01-11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特征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合同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协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限制和时间的规定、处罚条款。违法的合同是无效或部分无效的。
本罪的特征
合同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
- 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和合同他方的权利,属于双重客体;
- 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包括:
- 违反国家法律和法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 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
-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 收受对方当事人的货物、贷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
-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
-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明知自己是采用虚假手法诱骗对方签订并履行合同,以达到骗取对方财物的目的,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合同诈骗罪的刑罚
根据刑法规定,合同诈骗罪的刑罚如下:
- 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 数额巨大的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重大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单位犯罪的,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前述三个规定处以自由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类型。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五种合同诈骗的具体类型,包括利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以及重操旧业者多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案情概述
被告人李某等人使用“倒包换假”手段在运输途中盗窃发往某化肥公司的氯化钾肥的案情。分歧在于定性的不同,一种认为是合同诈骗罪,另一种认为是盗窃罪。经过分析,文章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为应定性为盗窃罪,因为他们在货物交付运输后,采取秘密方式以假换真并窃取,
-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文章列举了六种情形应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包括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单据等欺骗手段,以及挥霍、拒不返还担保合同履行财产等情形
-
梁某的行为分析及定性
-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
意外险和交通事故是否可重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