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满足下列情形之一,应予追诉:
如果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公私财物的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如果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并且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需要注意的是,本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如果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将受到以下处罚:
根据具体情况,下列情形之一也将构成该罪: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将构成该罪。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行为,将构成该罪。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将构成该罪。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将构成该罪。
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将构成该罪。
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合同诈骗罪涉及签订虚假合同并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和认定方法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诈骗数额认定应考虑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合同标的数额可作为量刑情节。文章还列举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情形,如携带对方财产逃跑、挥霍、
被告人卢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的案件。卢某在PP租车公司网上平台租车后销赃逃逸,骗得一辆价值人民币75201元的汽车。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并责令退赔犯罪所得。法官回应了关于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犯罪,以及主客观构成要件的问题。卢
伪造合同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若用于诈骗且涉及一定金额,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或者若伪造合同加盖公司印章,可能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根据《刑法》第224条,以下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且数额较大,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一般来讲,法律人士的介入,是对合同诈骗的一种较好的预防措施。故而识别合同诈骗犯罪和明悉如何预防是十分必要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鉴定、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或者仅履行合同小部分,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