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对付合同诈骗四大利器

对付合同诈骗四大利器

时间:2024-11-16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50

合同诈骗:预防与处理

专业人员的参与

在合同的签订、合同对方的资信调查以及监督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该有专业人员(如法律顾问)参与、制订、修改和审查。法律人士的介入是对合同诈骗的一种有效预防措施。

合同诈骗的高发性

合同诈骗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发生,而由于被害人防范意识薄弱,或者出于对非法利润的贪图,往往会轻信骗子的谎言,盲目支付巨额款项,直到上当受骗才后悔不已。对于处理合同诈骗的方法,由于不了解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的区别,往往因为职责的利害关系或者希望以民事方式解决而在需要报案时提起民事诉讼,从而使犯罪分子逃脱惩罚。因此,识别合同诈骗犯罪并了解如何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鉴定、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或者仅履行合同的一小部分,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没有履行诚意,以骗取财物。与刑法明确列举的合同诈骗方法相同的通常有:伪造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权利义务及受人财物的行为;虚构货源或其他合同标的,签订空头合同的行为。例如,行为人借来充数的货物向被害人展示,并在获得被害人的信任后签订合同,骗取货款;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引诱对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合同,即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原本无意签订的合同的行为;行为人作为债务人,隐瞒未经债权人同意的事实,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违法转移给第三人,从而逃避债务的行为。一些常见的案例包括:一些皮包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与他人签订供货合同、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定金或部分货款后,采取欺诈手段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有时也通过贿赂对方单位的负责人而取得非法的债务转移“承诺”,待被害人发觉上当受骗时仍借故不履行合同义务,也不返还收取的货物、定金或货款。近年来,虚构资信和货源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其他合同诈骗方法

除了上述列举的合同诈骗方法,还有一些行为人利用虚假广告和信息诱使他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等费用;利用假冒联合经商、投资、合作协作的名义,签订和履行合同以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通过贿赂签订和履行合同,如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合作,采用贿赂手段骗取国有资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文章列举了六种情形应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包括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单据等欺骗手段,以及挥霍、拒不返还担保合同履行财产等情形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伪装诈骗、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点赞诈骗、招聘诈骗、爱心传递诈骗和招嫖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金钱关系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谨慎参与网络活动和交易,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求职和购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健康行为。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梁某的行为分析及定性
  •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