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一房二卖被以合同诈骗罪判刑10年
时间:2024-11-15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男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10年
案情介绍
2004年至2005年期间,赵*刚与朱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18.6万元的价格将其所有的位于南汇区惠南镇一套住房转让给朱某,朱某支付了上述购房款。2006年3月,赵*刚在朱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又将上述房屋以低价转让给陆某,并至区房地产登记处办理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从而达到骗取朱某的购房款目的。后赵*刚在案发前退还了朱某7.5万元,实际骗得钱款11.1万元。因朱某给付了赵*刚购房款后,迟迟拿不到房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今年3月7日,公安机关将赵*刚抓获归案。
律师观点
赵*刚的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最终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赵*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的钱财共计11.1万元。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赵*刚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罚金6万元。这起案件的判决对犯罪分子在房屋买卖中进行蓄谋诈骗是一种有力的打击,它保护了房产交易的正常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霸王条款是否构成合同欺诈
霸王条款与合同欺诈的区别。霸王条款是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不平等格式合同等,用以逃避法定义务和减免自身责任,但并不属于合同欺诈。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因此,虽然霸王条款存在不公平性,但它并不构成合同欺诈。
-
签订虚假合同的法律责任
合同诈骗罪的相关内容。合同诈骗罪涉及签订虚假合同并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和认定方法根据《刑法》第224条规定。诈骗数额认定应考虑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合同标的数额可作为量刑情节。文章还列举了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其他情形,如携带对方财产逃跑、挥霍、
-
被告人卢*征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
被告人卢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刑的案件。卢某在PP租车公司网上平台租车后销赃逃逸,骗得一辆价值人民币75201元的汽车。法院认定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个月并责令退赔犯罪所得。法官回应了关于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犯罪,以及主客观构成要件的问题。卢
-
昌邑法院审结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
昌邑法院审结的一起伪造经济合同诈骗案。被告人李某、王某、魏某因合谋伪造证据骗取村委赔偿款,被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经过一审和二审,最终裁定维持原判。
-
一房二卖犯罪数额如何认定
-
男子一房二卖被以合同诈骗罪判刑10年
-
一房二卖是否构成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