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 >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区别

时间:2023-12-1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709

合同诈骗与票据诈骗的界限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改革开放的机会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在各类经济犯罪案件中,合同诈骗和票据诈骗犯罪尤为突出。这两种犯罪行为虽然在本质上都属于诈骗,但由于它们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不同,容易混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区分合同诈骗和票据诈骗,以便于正确适用法条,定罪处刑。

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财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有形财产、无形财产等。

票据诈骗罪

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票据诈骗罪侵犯的是票据所有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金融机构的财产权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对象是货币和有价证券。

区别与关联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在客体、犯罪对象和客观方面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合同诈骗罪发生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而票据诈骗罪发生在票据交易活动中。此外,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作为担保进行诈骗,而票据诈骗罪的行为人直接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进行诈骗。然而,由于票据是合同的一种形式,票据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当一行为同时触犯这两个罪名时,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适用”的原则,应以票据诈骗罪论处。对于金融票据与经济合同相关联的诈骗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果在合同诈骗过程中使用价值基础不真实的票据作为给付,并同时符合合同诈骗罪和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以票据诈骗罪定罪量刑。而如果行为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作为合同担保进行诈骗,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刑。另外,如果在合同诈骗实施完毕后,使用虚假的金融票证搪塞被害人,借故推脱或者意图掩盖犯罪事实,应以合同诈骗罪处理。而如果以骗取银行承兑汇票为目的,采用虚构购销合同、伪造不可撤销质押担保书等办法,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诈骗银行资金,应以票据诈骗罪论处。

结论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在实施方式、犯罪对象和客观表现上存在差异。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正确区分二者的界限,并根据具体情况适用相关法条进行定罪处刑。这样才能保护正常经营,打击诈骗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和具体类型。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欺骗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文章详细列举了五种合同诈骗的具体类型,包括利用见证手法骗取信任、冒用他人名义实施诈骗、伪造担保票据非法获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以及重操旧业者多

  •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商品标识欺诈行为、合同主体欺诈行为等。文章还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的特点,如欺诈性邀请、虚假介绍或隐瞒事实等。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重点强调了行为人是否具有欺骗他人的目的和是否采取了欺骗手

  • 案情概述

    被告人李某等人使用“倒包换假”手段在运输途中盗窃发往某化肥公司的氯化钾肥的案情。分歧在于定性的不同,一种认为是合同诈骗罪,另一种认为是盗窃罪。经过分析,文章认为被告人李某等人的行为应定性为盗窃罪,因为他们在货物交付运输后,采取秘密方式以假换真并窃取,

  •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文章列举了六种情形应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包括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伪造单据等欺骗手段,以及挥霍、拒不返还担保合同履行财产等情形

  • 梁某的行为分析及定性
  •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 意外险和交通事故是否可重复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