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民事起诉状(汽车销售合同欺诈纠纷)

民事起诉状(汽车销售合同欺诈纠纷)

时间:2024-07-2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52

上诉状

上诉人信息

上诉人:XXX

住址:

被上诉人信息

被上诉人:XX市XX房地产开发公司

住址:

法定代表人:

上诉理由

本案缘由

上诉人因上诉人诉被上诉人商品房预售合同无效一案,不服山东省XX市XX区人民法院2006年4月27日作出的(2006)XX民一字第979号民事判决,现提出上诉,请求二审法院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依法改判合同无效,判令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全部损失。

上诉理由

事实未查明

一、针对该判决,上诉人认为有以下事实没有查明,且对案件实体产生了影响:

1. 上诉人于1999年11月13日与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定商品房预售合同一份,2000年9月9日接到通知拿钥匙并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入住。

2. 其后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催促开发商协助办理房地产证无果,2003年12月20日通知先办理一份与YY房地产公司的转让合同,才能办理房产证。

3. 上诉人要求在转让合同上的第十四条、双方议定的其他事项中加上何时能办理土地证,如果不能办理将承担相应的违约金,遭到拒绝并且态度蛮横。

4. 开发商出具的是霸王条款。

一审庭审情况

上诉人于2004年4月1日将开发商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立案号:民一字第587号,上诉人诉请一审法院判令被上诉人(1)立即为原告办理房屋权属证书。(2)逾期办理房产证违约金贰万余元,(3)返还煤气开通费2400元及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商品房买卖解释》)当时在区院开过一次庭,后来中院作出决定停止审理此类案件,直到2005年8月份在wq(镇)法庭二次开庭,在庭审过程中被上诉人称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没有预售许可证,所签定的预售合同无效,认可当时签定预售合同时未尽到告知上诉人办理房产证时要于YY房地产签定一份转让合同的义务,犯有欺诈行为,要求退房。被上诉人当时认可YY房地产也没有预售许可证。

由于上诉人当时聘请的律师不够专业,针对对方的请求一时无语,间隔休庭后,法庭进行调解,被上诉人称一分钱也不给、退房。休庭。

2006年4月19日第三次开庭,上诉人变更诉讼请求,要求退房并要求被上诉人根据最高院关于商品房买卖纠纷的司法解释支付各项损失及惩罚性赔偿共计50余万元,法院称本案已进入调解程序不能变更诉讼请求,只能先撤诉再起诉。无奈上诉人于2006年4月19日提出撤诉申请,2006年4月27日重新提起诉讼立案号:(2006)民一字第979号。该案经两次开庭审理,于2006年4月27日作出判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劳动争议起诉状范文

    原告张三因劳动争议纠纷向被告北京XX广告有限公司提起的诉讼。原告要求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休息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业绩提成及经济补偿金,并要求被告支付违法赔偿金。原告因被告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并违法开除而提出仲裁申请,不服仲裁结果后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伪装诈骗、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点赞诈骗、招聘诈骗、爱心传递诈骗和招嫖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金钱关系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谨慎参与网络活动和交易,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求职和购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健康行为。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合同易主员工如何赔偿
  • 单位不履行口头合同的起诉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