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的类型

时间:2024-08-11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5965
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合同欺诈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合同履约率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70%下降到50%,在没有履行的合同中,相当一部分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合同诈骗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由于此类案件增多,导致经济领域出现严重的合同信誉危机,污染了社会风气。合同诈骗有以下表现形式:

合同欺诈

一、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行为

行骗者为了方便实施欺诈行为,故意使用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和培训员工,由员工来实施欺诈行为,行骗者本人则始终隐藏在幕后。因此,合同欺诈案件通常追究刑事责任的是公司的业务员或普通员工,而策划者则因为很少直接与受害者接触,能够逃避法律惩罚。以合法公司名义进行欺诈可以降低风险,增加欺诈手段的隐蔽性。更为恶劣的是,有些公司甚至欺骗自己招聘的员工。

二、经验丰富的重操旧业者

行骗者通常是有多次欺诈记录的老手,一旦他们的罪行被揭穿,就会立即逃离。当他们认为风头过去时,就会再次开始欺诈活动。由于他们对欺诈手法非常熟悉,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欺诈组织,并实施欺诈行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他们会吸取教训,一旦得手就会立即消失,给执法部门带来困难。

三、利用见证手法获取信任

合同欺诈常常采用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形式,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法律见证方式。正因为这两种方式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并为大众所熟知,行骗者很容易利用这种心理,使合作项目和合同看起来更加真实可信。受害者往往认为,合作项目和合同都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对方违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使得受害者完全相信行骗者,多次被骗取财物,有时甚至不知不觉地连续被骗。值得一提的是,当受害者还在犹豫不决时,行骗者只要使用这种手法,受害者往往会相信并上当受骗。

四、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欺诈

犯罪分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单位证明等证件,并善于伪装自己,夸大其实力,甚至借用他人资产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还可能贿赂受害单位的主管人员以获取信任。

五、伪造担保票据获取非法利益

行骗者利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实施合同欺诈。犯罪分子可能使用高科技手段伪造此类票据,使其看起来非常真实,或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这些票据,不容易被察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伪装诈骗、代购诈骗、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点赞诈骗、招聘诈骗、爱心传递诈骗和招嫖诈骗等常见诈骗手段及其特点。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金钱关系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谨慎参与网络活动和交易,选择正规渠道进行求职和购物,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和不健康行为。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其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大公害,呈现出智能化、职业化等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合同民事欺诈和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以及两者的异同点,旨在提高公众对合同欺诈的认识,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关注与重视。

  • 贷款诈骗行为的常见表现
  • 刑法193条:了解贷款诈骗罪的实质与运作方式
  • 虚假合同算不算诈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