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可变更、撤销合同 > 首付交了变更合同有风险吗

首付交了变更合同有风险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6811

一、首付交了变更合同有风险吗

交了首付后变更合同是有风险的,风险如下:

(一)、法律风险

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不得转让,对预售商品房的转让由国务院作出规定。2005年5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第七条规定,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该规定是一种强制性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扼制投机性炒房。

《合同法》第52条规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转让商品房用于赚取房屋差价既哄抬了房价,又因为不需要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任何手续,规避了国家税收政策,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同时也违反了国务院关于禁止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种转让合同是无效的。

(二)、变更合同的商业风险

购房合同更名很多时候被当成一种逃避交易税费的房地产交易方式。由于直接变更购房合同在办证时显示的通常是一手房交易,不被征收20%的个税。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下面几种风险:

1、购房合同更名需重新备案,会被重新审核,如被主管部门发现真实目的是完成交易,则会被拒。

2、如果完成更名和备案,在申领产权证明环节也有可能面临被征税的可能,此时风险主要在卖方。

3、如果任何一方反悔,合同就有可能被认定为是逃避税费而无效。

此外,大部分城市都允许直系亲属之间的增加或者减少购房合同姓名,但一般只有一次机会。

这种情况也需要征得开发商同意,然后提交买受人自己、配偶及需变更者自己、配偶的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并由开发商在线提交更名需求。

最后,房管部门审查后决定是否批准更名需求。

二、可以合法撤销合同的八种情况

1、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人员失误,将购房人信息录入错误,需要更正合同信息的,在撤签或变更合同时要提交错误内容及更改说明;

2、户口本常住人口登记卡索引表中登记的家庭成员之间,变更合同买受人信息的,需要提交户口本、身份证;

3、开发企业与购房者之间因某方违约而发生纠纷,经仲裁机构、法院裁定或判决需要解除合同的,需要提交裁定或判决的有效证明;

4、房屋交付公告自公布之日起90日内,购房者所购房屋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经有关部门认定,需解除合同的,要提交由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质量鉴定报告才可变更合同;

5、购房者办理贷款手续未获批准,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并承担违约责任,需要解除合同的,需要提交不能受理贷款的有效证明;

6、购房者(或者直系亲属)因患重大疾病急需资金等原因,需要解除合同的,购房者需要提交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相关证明;

7、商品房交付后,实测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误差超过±3%,合同中已约定解除的,可提交测绘机构的房屋测绘报告后变更合同;

8、此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也要写明具体内容并提交相关证据才可变更合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抵押合同

    房屋抵押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甲乙双方基于协商签订的抵押合同,甲方将其房产作为抵押财产,担保范围为主合同下的借款总额。合同规定了抵押财产的保管方式和责任、限制、公证和登记费用、延长和变更、抵押财产处分、抵押权的撤销、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

  • 购房办理流程

    购房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购房资格核验是第一步,之后网签合同并前往地税部门核定契税。最后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手续。所需材料包括登记申请书原件、申请人身份证明等,以及其他特定情况下的资料如购房资格审核材料、央产房变更通知单等。

  • 如何证明私自修改合同

    合同私自修改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合同法,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特别是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同时,当事人需注意撤销权的消灭情形,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房屋租赁与抵押权的关系

    房屋租赁与抵押权的关系。法律规定出租人可以抵押已出租的房屋,租赁不会影响抵押权实现,两者无本质冲突。抵押权的实现不会影响租赁合同的履行,租赁合同在抵押后仍有效。未经登记的租赁合同在房屋所有权变更时可能失去效力,但承租人可提供证据证明要求除外。若抵押在

  • 房屋买卖后的退房问题
  • 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
  • 承租人是否能够通过遗嘱变更承租人身份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