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32条规定,合同的签署方式有以下三种情况:
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时,合同即成立。签字和盖章是选择性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只签字或只盖章,也可以同时签字和盖章。
签订书面合同时,并不要求同时签字和盖章。公司的签字人和公司印章都代表了公司的意愿和行为。如果合同一方是自然人,可以通过签字或按指印的方式签署合同。如果合同一方不能亲自签署,可以授权他人代签。
如果合同一方是企业单位,签字人必须是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经法定代表人和单位授权的其他人在授权范围内代签。
合同的签订过程需要经过以下审核流程:
负责根据招标文件和建设部的示范文本起草建筑安装施工合同,参与合同谈判,组织会签,并参与合同履行的评价。
负责审核合同的商务条款,确认待签合同与审批调整建议的一致性。
负责审核工程合同的技术条款。
负责审核工程合同中与材料采购和供应相关的条款。
负责审核合同付款、发票纳税等财务相关条款。
负责分析和评估合同风险,并审核与法律相关的条款。
负责对合同的整体审核。
负责最终审定和批准合同。
原则上,合同应由对方先签字盖章。合同审批顺序完成后,合同预算部将最终签字和盖章的合同文本与审批意见对照,如有需要添加或修改的地方及时更正。确认无误后,按照公司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办理签字盖章手续。
合同签订后的一周内,合同正本和副本交由行政办公室存档,合同副本复印件交由合同预算部、工程部、物资采购部、财务部和合同执行部门保留和使用。合同原件严禁外借,除非涉及项目报建和报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执行部门应注意涉及工期、造价和质量的决定应以书面形式记录和确认。如果涉及双方往来函件,公司应以法律规定的有效方式发送,并要求对方签收并保留发出的凭证。
合同预算部应及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保持清楚了解。
原则上,公司不办理先施工后补合同的程序。
做生意时签订书面合同的重要性。签订书面合同能够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利益安全,并加强业务管理。通过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书面合同可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减少管理混乱。此外,合同应尽可能具体化,包含必要条款,以便跟踪和 管理合同履行情况,解决可能的纠纷。
虚假主体签合同的有效性问题,包括合同欺诈行为的无效性、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效果以及最新法律资讯。虚假主体签订的合同属于合同欺诈行为,是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对于效力待定合同,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有权撤销合同,而无权代理人所订的合同则根据具体情
诉讼过程中合同的履行问题。在法院未裁定合同无效时,当事人需继续履行合同,只有在合同被人民法院裁定无效后才不需履行。合同效力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某些情况下可要求履行,如合同欺诈、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则合同无效。合同无效后需返还财产或进行补偿。
合同上写错日期的法律效力问题。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旦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日期按照法律规定,应从各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合同内容需合法,且不得存在无效情形。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确保基本条款明确、查阅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