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经单位决策机关或决策人同意,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单位作为合同诈骗的主体,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件:
单位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明知、默许或指使单位在对外交往中进行合同诈骗行为。
非法所得必须归单位所有或基本归单位所有,例如用于发放工资、奖金、集体福利或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在认定单位合同诈骗罪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如果法人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并且犯罪非法所得归法人或单位所有,属于单位合同诈骗。如果是假冒法人或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以法人或单位名义实施的合同诈骗行为,并且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事后不追认,属于个人合同诈骗。
如果法人或单位组织内的自然人在职务范围内以法人或单位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并且犯罪非法所得归法人或单位所有,属于法人或单位合同诈骗。如果是以法人或单位名义实施的非职务行为或非授权行为,并且法人或单位事后不追认,属于个人合同诈骗。
如果自然人经法人或单位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或者无代理权的自然人以法人或单位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后经法人或单位追认,并且犯罪所得归法人或单位所有,属于法人或单位合同诈骗。如果是盗用、冒用、伪造法人或单位公文、证件、印章,或以终止后的法人或单位的名义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属于个人合同诈骗。
在处理法人或单位合同诈骗案件时,除了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外,还应对法人或单位进行必要的刑事处罚,并让其承担行政、民事或经济责任。因为这种犯罪是以法人或单位整体意志进行的活动,非法所得也全部或基本归法人或单位所有,所以对法人或单位进行惩罚是合理的。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合同诈骗犯罪都会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合同无效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合同无效并不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的认定,合同诈骗罪具备特定的情形,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物等。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等。
买方支付首付款后因房贷政策变化导致不符合银行按揭贷款条件而主张解除合同的情境,指出买方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房贷政策变化并不属于不可抗力,可能被视为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对于一套房的买卖,法律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在二套房买卖或限
石材采购合同的细节条款。合同涉及甲方(需方)和乙方(供方)关于综合楼停车场、中心餐厅至总台路面及停车场地面铺装工程所需石材的采购事项。合同详细规定了石材的规格、质量、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时间以及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旨在确保双方权益,防止产生纠纷。
北京市针对外卖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的处罚措施。根据相关规定,外卖商家主动提供一次性筷子将会受到罚款,并需整改。北京市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禁止生产和销售超薄塑料袋,餐饮经营者应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对于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给予罚款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