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被告双方于2011年10月12日签订了一份加工承揽合同,合同约定:由原告提供设计图样,委托被告加工抛丸机4台,共计24万元。合同签订后10日内,由原告付7万元预付款,10月30日前再支付7万元,2011年12月底,被告交付4台抛丸机,原告付清全部价款。合同签订后,原告于同年10月15日向被告汇去7万元,同年10月25日,被告给原告去函称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需要提高抛丸机的价格。原告于10月26日复函,表示拒绝。同年11月1日,原告向被告汇去7万元,被告将该7万元返还原告,并提出因原告迟延交付第二笔预付款构成了违约,被告要求终止合同。已生产的两台抛丸机,因原告交付7万元而由原告取回,双方不再发生关系。原告提出迟延交付第二笔预付款,是因为等待被告是否继续履行合同的答复,被告称原告违约,双方因协商不成,原告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
关于本案中被告是否违约,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
因原告迟延履行交付第二笔预付款,已构成违约,被告不再继续履行合同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因为原告迟延2天支付预付款,是因为等待被告是否继续履行合同的答复造成的。被告不愿意继续履行合同的根本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要求提高抛丸机价格遭到拒绝以后,采取了拒绝履行合同的方式。
因此,双方应当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分担责任。
第三种意见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符合以下构成条件:
本案中,原告迟延交付预付款与被告不履行其主要义务之间并不能形成一种对价或牵连关系。同时,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必须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原告迟延交付预付款虽已构成违约,但此种违约极为轻微,尤其是迟延交付具有一定的理由,原告的过错程度是轻微的。原告迟延支付预付款,不会导致被告不能履行全部义务。据此,被告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其全部义务。
所谓双方违约,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分别违背了自己的合同义务。《合同法》第120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本案来看,被告以原告违约为由拒绝履行自己的全部义务,单方面提出终止合同,显然已构成违约并应负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60条规定,债务人应当根据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被告要求提高价格不是原告迟延付款的正当理由,原告应当于10月30日向被告交付预付款,迟延2天交付也构成了违约行为。只是因为迟延时间短暂,且根据实际情况并未给被告造成较大损失,尤其是原告的迟延有一定的理由,所以,可以认为原告虽已违约,但其违约和过错程度是轻微的。
这种责任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因为对方违约而免除自己一方的责任。
本案中,原告的违约行为比较轻微的,所以不能成为被告拒不履行合同的理由。被告提出因原告迟延交付第二笔预付款而终止合同,但同时又要求将已生产的2台抛丸机,让原告取走,所以这并不是要求解除合同,而只是提出变更合同。既然被告希望变更合同,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变更达成协议,如不能协商一致,被告须按原合同履行其义务。
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系列产品的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责任、付款方式、交货地点、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提供加工品款式、数量、技术要求等,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代加工活动。合同规定了争议解决办法和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理方式。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及确定合同履行地的约定管辖法院的注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地确定原则。同时,在约定管辖法院时,需注意书面表达、选择范围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条同时规定:“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承揽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首先是协商解决,即双方当事人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协议,确定解决纠纷的方法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协商的前提是双方平等自愿,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