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被告谢某依法开办了一家名为“东头岭”的采石场。原告许某和其他五名村民被雇佣到东头岭采石场工作。双方约定,工人的工资将以每车石头价款的一半为基准,每十天结算一次。购买打石用炸药的费用由被告和原告等工人共同承担。工人使用自己的工具进行工作,并按工时平均分配所得的收入。
2005年2月4日,原告许某在石场打石期间,发现有两辆装石的车辆到来,但石坪上的石头不足以装满两车。为此,许某决定挖掘位于一个比人还高的大石头下面的泥土,结果不慎被砸下来的石头压住胯部和右腿,导致许某当场昏迷。许某经过住院治疗,被诊断为“骨盆骨折、尿道断裂”,法医鉴定为伤残八级,医疗费用共计20399元。
一种观点认为,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应根据雇佣关系的规则处理纠纷。理由是原告许某前往被告谢某的石场提供劳务,双方约定了工资支付方式,因此可以确定原、被告之间存在雇佣关系。
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告许某在被告谢某的石场打石,并非直接以提供劳务为目的,而是以每车石款的一半每十天与被告结算工资为目的。他们提供劳务只是完成工作的手段,并且在打石过程中,工作的安排由打石工人的组织者决定,被告与原告等工人之间不存在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因此应认定原告许某与被告谢某之间是一种加工承揽关系。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即认定原告许某与被告谢某之间存在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指雇主接受雇员提供的劳务并按约定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确认雇佣关系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确认:
雇员在雇主的控制下完成工作,雇主有权随时修正工作内容。
在雇佣关系下,雇员利用雇主提供的生产条件、场所等,以雇主的名义对外从事活动。
雇主与雇员之间产生了一种人身依附关系,雇员在工作方式上没有自主权。
在雇佣关系中,工资支付有一个相对长的周期,如按星期、按月支付工资,并有相对固定的标准。
在雇佣关系中,雇主能从雇员提供的劳务中获取利益,并通过提高产品或商品的价格、借劳动力的价格或保险的方法将自己的风险分散给社会公众。
在本案中,尽管打石和装石表面上是由原告许某等人组织完成,但实际上他们受到石场这个无形的手的控制。原告许某等工人只能在石场打石,必须根据车辆的到来情况进行工作,这明显受到被告谢某的控制。原告以石场的名义对外打石,购石人也是冲着石场而来,而不是冲着原告许某等人而来,因此可认定原告与石场之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被告每十天结算一次工资,这符合雇佣关系支付工资的形式特征。虽然原告许某等工人自备打石工具并承担一半的打石用炸药费用,但这些工具属于普通劳动工具,并不影响雇佣关系的性质。原告的劳动成果也是一种常见物品,可以在市场上随时购买,因此不符合承揽关系对标的物的特定性的要求。
因此,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原告许某与被告谢某之间的关系应当被认定为雇佣关系。被告谢某作为石场经营者,必须雇佣工人从事生产活动。将雇佣关系说成是承揽关系,只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和转移经营风险,这种观点不应得到司法机关的支持。
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系列产品的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责任、付款方式、交货地点、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提供加工品款式、数量、技术要求等,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代加工活动。合同规定了争议解决办法和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理方式。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受害人应在一年的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同时,二次手术费用的误工费赔偿应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伤残赔偿金与二次手术误工费间存在交叉。被告应赔偿原告在二次手术治疗期间的合理损失。
一家大酒店与广告公司的印刷品加工承揽合同纠纷。合同未明确验收标准和质量异议期限,酒店方在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后拒付余款并反诉要求退货。律师根据法律规定,指出酒店方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质量异议的证据应视为怠于通知,并承担相应后果。定作人应当及时验收工作成果
加工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包括承揽方与定作方的信息、加工成品的要求、质量要求、原材料的提供办法、技术资料和图纸的提供办法、价款或酬金、验收标准和方法等。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各项条款,以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