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承揽业务中,质量约定不清或口头约定质量会导致纠纷,因此质量条款必须明确具体。例如,关于成品厚度的约定应包括:以哪些点的测量为准、测量点的数量、取平均值还是上下限值、厚度的标准误差率等。质量验收时期及次品处理等细节也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以避免遗漏。
如果质量以样品为准,除了封存样品外,还应有书面材料描述样品质量,以防样品灭失或自然毁损引发纠纷。
原材料可以由定作方或承揽方提供,但不论哪方提供,都要约定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定作方提供原材料的情况下,承揽方应当进行质量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可入库。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承揽方因保管不善导致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或成果毁损或灭失,承揽方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承揽方应增强对材料保管的风险意识。
承揽合同可产生法定的留置权。因此,定作方在订立合同时应注意自身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导致承揽方行使留置权带来的连锁风险。建议在资金周转困难时期,除了延长付款期限外,还可以另行约定承揽方不得行使对加工后的成品或定作方提供的原材料行使留置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双方另有约定承揽方不行使留置权时,应按约定执行。
加工后的成品一般有两种交货方式:定作方提货和承揽方送货。两种方式在货物毁损灭失风险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双方应慎重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
定作方应在订立合同时合理预见“定作方依法随时解除承揽合同”和“中途变更承揽要求”所带来的损失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力及设备组织加工。
定作方应认真审议自己提供给承揽方的图纸或技术方案。如果承揽方对图纸和技术方案提出异议,应及时核实情况、组织论证、完善方案,切不可拖延推诿。否则,将承担承揽方因此产生的窝工、设备租赁、生产线闲置等相关损失。
因此,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存在的上述风险因素需要厂家在实践中建立相关完备的管理制度,树立合同意识,以降低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系列产品的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责任、付款方式、交货地点、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提供加工品款式、数量、技术要求等,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代加工活动。合同规定了争议解决办法和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理方式。
合同履行地的地域管辖范围及确定合同履行地的约定管辖法院的注意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有不同的履行地确定原则。同时,在约定管辖法院时,需注意书面表达、选择范围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条同时规定:“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承揽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首先是协商解决,即双方当事人通过相互协商达成协议,确定解决纠纷的方法和各自承担的责任。协商的前提是双方平等自愿,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调解,或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