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担保合同纠纷 > 第三方反担保合同

第三方反担保合同

时间:2020-05-25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59308
我们知道,债务担保制度的产生是经济和法律互动的一种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担保制度的立法价值日趋多元化、担保的方式和类型日益多样化,为适应担保制度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担保制度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那第三方反担保合同的格式是怎样的呢?在这里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三方反担保合同范文

编号:年第号

甲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住所(地址):宁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胡*锋

电话:0934-6651000传真:0934-6625886邮编:745200

乙方(反担保人):住所(地址):开户银行:账号:电话:传真:邮编:丙方(借款人):

住所(地址):

开户银行:

账号:

电话:传真:邮编:

根据丙方与甲方签订《委托保证合同》以及甲方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县支行(以下简称债权人)签订的《保证合同》的约定,甲方为丙方与债权人签订的《借款合同》提供保证担保,现乙方愿以连带责任保证的方式为丙方向甲方提供反担保。甲、乙、丙三方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反担保的范围

1.1《委托保证合同》中约定的甲方履行了保证义务代丙方偿还的全部款项和自付款之日起的利息。

1.2《委托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逾期担保费。

1.3《委托保证合同》中约定的丙方应向甲方支付的违约金、实现债权的合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律师费、评估费、保全费、送达费、差旅费等)以及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第二条反担保的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借款合同》项下的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起两年止。

第三条反担保保证方式反担保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

第四条乙方的义务丙方未按期归还全部借款本息,造成甲方履行担保责任而发生代偿损失的,乙方应在收到甲方索付通知后的十日内,将相应款项支付给甲方。

第五条违约责任如乙方违约,应按索付通知中所索款项的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如给甲方造成损失的,还应赔偿相应的损失。

第六条义务与责任的连续性本合同项下乙方所有义务和责任不因上级单位的任何指令或地位财力状况改变或与其他单位签订任何协议、文件、合同而免除。若本合同项下各方当事人发生合并、分立、变更等情形的,由变更后的当事人承担本合同所列义务与责任。

第七条争议的解决本合同发生争议或纠纷时,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合同的生效

8.1本合同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生效。

8.2本合同生效后,任何有关本合同的补充、修改、变更需经三方协商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

第九条本合同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指印):

丙方(签字指印):

签字日期:年月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关联

    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关联。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将无效,除非另有约定。担保合同在抵押物登记或质物移交时生效,具有约束力。根据最新法律规定,担保物权设立需遵守相关法律订立担保合同,如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将无效。当

  • 合同编号:

    合同中的抵押权问题,涉及抵押人、债务人和债权人的相关事宜。文章强调了签订担保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风险提示,如公司法人需提供公司章程、认清担保主体等。同时,明确了乙方为甲方提供抵押担保的主债务及其范围,并规定了乙方用以提供抵押担保的财产。文章还提醒了流质条

  • 担保合同的定义和目的

    担保合同的定义、目的和分类,包括保证担保、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合同效力的认定,主要从主合同的有效性、担保合同主体的合格性以及担保合同客体的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最后,文章还阐述了担保合同无效后民事责任的承担。

  • 商业秘密协议怎么写

    负有保密义务的当事人违反协议约定,将保密信息披露给第三方,将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承担保守相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以及竞业限制的义务,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甲乙双方确认,乙方

  • 项目融资的物权担保
  • 第三方提供的抵押担保合同
  • 国际商业代理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