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21日,原告武鸣某村民委员会24队和本队村民吴某某及21队村民韦某某签订了一份《土地承包合同书》,约定将位于“上殿”北边长51米,东边长67米,南边长10米,西边长67米的地块承包给吴某某及韦某某;承包期限从2000年3月30日至2030年3月30日止,承包费3800元,一次性交清;承包方不得在承包地上建筑永久性建筑物或葬坟;承包期满,承包方以原状无残石瓦砾的可耕种面积完整的地块交给原告;哪方违约则应向另一方交付违约金1000元。
后吴某某、韦某某相继去世,被告韦某某等5人继承承包地经营权。原告诉称5名被告对该承包地管理不善,违反合同的约定,没有经过原告或任何政府主管部门的同意,擅自在上述承包地上建筑水泥地板、堆砌水泥建筑物、矗立永久性广告牌、转租给他人用作砂石场,显然已使土地无法耕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四款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违约行为致使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故原告诉至法院请求法院支持以上诉讼请求。
武鸣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本案中《承包合同书》是在原告与吴某某、韦某某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签订的,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合同合法有效,故而合同双方应当严格按照《承包合同书》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在吴某某、韦某某相继去世后,本案的五被告依法依约继承承包地经营权。对于原告而言,已经通过发包土地获得承包金,被告也已经根据需要适当使用承包地,合同处于正常履行过程,签订合同的目的已经得以充分实现。因此原告提出被告存在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请求判令解除双方的合同,这一主张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此外,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提到的被告在承包地上建永久性建筑物的说法,经现场勘查,法院认为目前承包地上的搁置物不属于永久性建筑物,虽然被告出于经营的目的设置了一些搁置物,但这不能推导出合同到期后被告会无法恢复耕种土地并如约交付给原告的事实,因此这并不违反合同中提到的要求承包人不得在承包地上建筑永久性建筑物的约定。因此,原告请求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书》,并要求被告提前恢复土地原貌归还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由于本案被告不存在违约行为,因此原告请求被告支付违约金的主张自然也无法得到支持。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合同主体缺乏合同资格和实际履行能力所带来的风险,如皮包公司名义签订合同骗取货物的情况。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超越代理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债务中的漏洞以及恶意履行合同债务等问题。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警惕对方提供的证明文件是否真实有效,明确代理人的权限,注意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及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对于内容真实的合同,如果行为人以超出履约能力签订合同并设法履行,则不能认定为诈骗罪;若未履约则可能有诈骗意图。半真半假的合同,如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为履行努力,则不能认定为诈骗;若无履约能力借名行骗,则应以合同
立约定金未签订合同时是否可以返还的问题,并介绍了解决定金合同纠纷的适用规则。当交付方未签订主合同时,定金的处理方式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定金罚则的适用、实际交付定金数额的处理、违约行为处理以及合同部分履行时的处理方式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