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主体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是合同全面适当履行的关键,同时债权人接受履行也是必要的。因此,合同履行的主体是指债务人和债权人。除非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债务必须由债务人本人履行,否则可以由债务人的代理人进行履行,但代理只有在履行行为是法律行为时才适用。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的代理人也可以代为接受履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合同也可以由第三方代替履行,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且符合合同的性质,第三方也可以成为正确的履行主体。然而,当第三方代替履行时,并不取得合同当事人的地位,而仅仅是债务人履行的辅助人。
履约能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全面、正确地履行合同条款所确定的义务,以实现双方当事人权利的完全实现能力。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是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利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当事人是否具备履约能力,包括具备履行合同所需的财产基础、供资能力、技术条件和良好信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合同一方虽然具备合法主体资格,合同签约方也符合法律要求,但缺乏履行合同的经济能力,导致合同无法实际履行,从而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明知自己无法履行合同,却仍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以达到非法目的。这类行为实质上具有欺诈性质。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有必要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进行仔细审查,以确保所签订的合同能够全面有效地履行,最终实现订立合同的目标。
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状况审查、供货能力审查、人员、技术及设备条件审查、履行信用审查等。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违约金;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实际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适当减少违约金。
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等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资料及主体登记资料,并讨论了变更证明的证据。同时列举了证明建设工程合同关系成立和履行的证据,包括合同、补充合同或备忘录、现场工程签证单等。另外,也提及了提交诉讼请求的计算依据和其他证据的重要性。
买卖合同的欺诈防范措施。在订立合同前,应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息和资信状况,对代理人签订合同进行了解,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并参照合同范本订立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防范恶意履行,检查支票支付程序以避免欺诈。同时,要注意买卖合同的漏洞及欺诈行为主体,如代理
破产清算中房屋租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针对破产企业作为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作为承租人时,破产企业签订的租赁合同应解除合同,但如继续履行符合利益,可变更合同主体并处理损失为公益债务。作为出租人时,应限定管理人解除合同的权利以保护承租人权益,否
法律咨询中关于违法分包的问题。违法分包表现在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单位、未经约定和认可的分包、主体结构施工分包以及分包单位再次分包等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应依法订立书面合同并履行约定,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