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欺诈行为的定义和方式

合同欺诈行为的定义和方式

时间:2025-06-19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3270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人们对合同欺诈行为易产生混淆,如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犯罪相等同。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带来有关合同欺诈的相关法律知识。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诈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1. 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欺诈人通过故意提供虚假的质量信息,使对方误以为商品具有特定的质量标准或特性,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2. 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欺诈人故意伪造或篡改商品的标识,使对方误以为商品具有特定的来源、制造商或品牌,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3. 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

欺诈人故意伪造或隐瞒自己的身份、资格或能力,使对方误以为其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能力,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4. 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

欺诈人通过故意夸大或虚构商品的优点、效果或性能,使对方误以为商品具有特定的宣传效果,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5. 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欺诈人通过故意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使对方误以为商品具有特定的价值或优惠条件,以达到欺骗的目的。

合同欺诈的特点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欺诈人发出欺骗性或虚假性的邀请

欺诈人采取欺诈手段,诱导对方向自己发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以实现签约目的。

二、欺诈人对合同条款和关键事实作虚假介绍或隐瞒

欺诈人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相,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承诺,以实现订立合同的目的。

三、欺诈人通过履行合同获取不法利益

欺诈人通过双方履行合同,达到获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四、欺诈人具有合法主体资格和一定的履约能力

合同欺诈的突出特点是欺诈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或一定的实际履约能力,同时可能还积极履行合同的部分条款,以获取不法利益。

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合同欺诈和合同纠纷虽然都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但存在以下区别:

区别一:欺诈人的意图和行为

合同欺诈行为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根本没履行合同的意愿,签订合同只是为了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而合同纠纷则是当事人具有履行合同的诚意,但由于客观原因或主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履行能力,导致无法履行合同。

区别二:虚假和欺骗手段的使用

合同欺诈行为涉及欺诈人故意虚构事实或制造借口,以达到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而合同纠纷则是由于当事人的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而非故意欺骗。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案情

    王小姐夫妇通过中介公司购买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房产的经过。签订合同后,由于中介公司与售房人的纠纷,导致房产不能买卖。王小姐夫妇试图索要定金,但中介公司拒绝退还,并以各种手段欺骗他们。最后,王小姐夫妇发现中介公司的欺诈行为并得知房产不能交易的真实原因,感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合同诈骗罪存在的瑕疵和争议,包括合同的定义、欺诈行为的要件以及损失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合同的定义、明确欺诈行为的要件和统一损失的计算标准等解决方法。旨在促进执法者正确理解和执行合同诈骗罪,维护公平和诚信的商业交易环境。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合同欺诈的定义与分类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