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方停运权是指,在卖方发现买方可能会违约的情况下,卖方有权通知承运人停止将货物交给买方。即使卖方已经持有了货物的物权凭证(如提单),卖方也有权阻止承运人将货物交给买方。卖方行使这一权利时,需要得到承运人的配合。根据贸易术语的不同,承运人与卖方的关系也不同。只要货物的所有权还没有转移给买方,卖方就可以行使这一权利。
卖方中止交货是指在买方显然无法付款时,卖方暂停向买方交付货物,但不转卖货物。与卖方停运权不同的是,中止交货是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进行的。此时,不清楚货物的物权凭证是否已经转交给买方。而卖方中止交货一般是在货物已经运达买方控制范围内,且买方已经掌握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买方只需出示凭证即可提货。
买方中止付款是指当卖方明显无法交付货物时,根据买卖合同的规定,买方暂时停止付款,但不能以其他方式购买同等货物。
1.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支持中止履行,那么他们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2. 当一方具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立即通知对方。当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并恢复履行能力时,中止履行的一方应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在合理期限内,对方未能恢复履行能力并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中止履行是指暂时停止履行合同,而不是永久终止合同。因此,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需按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合同的中止履行需有确切证据,并立即通知另一方。违约方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应相当于受损方所受损失。同时,采取补救措施是另一方的权
合同过期后是否可起诉的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超过二十年则不予保护。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六个月内,存在不可抗力等障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止,而提出履行请求、提起诉讼等情形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合同过期后能否起诉取决于是否存在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的变更、中止或终止的规定。该条例明确了合同双方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若继续履行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则双方应变更、中止或终止合同。同时,规定了合同变更、中止或终止后的责任承担方式。
已起诉合同是否中止履行的问题。依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已起诉的合同不属于中止履行的情形,合同应继续履行,直至法院判决合同无效。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不安抗辩权和合同无法履行的后果。若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应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