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履行管理有哪些
1、合同执行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私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有效的合同是当事人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合法性根据。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着合同签署前的谈判精神和客观情况,按照共赢和互利的原则尽快解决。
2、合同纠纷处理
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和理解沟通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合同纠纷是正常的现象。当纠纷出现后,一定要对纠纷性质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纠纷产生的原因、现状、后果和影响都要考虑。对于缺乏诚信的欺诈,一定要义正词严地予以反击:该仲裁和诉讼的,要尽快收集资料进入法定程序。对于合同诈骗,尽早报案是维护权利的关键。对于能补救的纠纷,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变更合同、终止合同都是法律赋予合同当事人的权利。
二、合同违约金和定金可以同时使用吗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定金或者违约金条款。”
由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定金是违约定金,它与违约金在目的、性质、功能等方面都有相同性,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两者不能并用,否则,不仅将会给违约方强加过重的责任,而且责任后果与违约所实际造成的损失相比相差很大,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当事人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并且只能由守约方选择一种对其最有利的责任形式,而不能两者都同时选择适用。
三、签订合同时有什么风险
1、主体资质瑕疵
(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超过有效期、未经年检等;
(2)是否取得生产许可证、特殊产品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
(3)存在签订合同的主体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可能,导致合同效力存在瑕疵;
(4)超过特许经营或限制经营的,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带来签约风险。
2、超越经营范围
(1)合同标的不在对方经营范围之内。
(2)不具备相应的有效资格、特许经营许可证等。
3、代理行为存在瑕疵
(1)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
(2)法定代表人签字不真实,存在代签行为;
(3)无授权委托书(如:未取得授权的分公司及项目部对外签订合同);
(4)委托代理人持有的授权书不真实、不具备代理权限、超过有效期等;
(5)对额度巨大的合同或者其他事项需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的,未取得相应的决议文件。
4、履约能力不足
(1)注册资本低于合同标的额;
(2)实际生产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合同要求;
(3)资产负债率高;
(4)曾有违约行为,商业信誉不高。
合同法律师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涉及的先合同义务的若干问题,包括诚信缔约义务、告知义务、保密义务以及其他先合同义务。文章详细解析了《合同法》相关规定,特别是在实践中的解释和应用,如“恶意”的界定、告知义务的特殊性和判定因素、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等。同时,也
买卖合同的基本定义及出卖人的义务。出卖人需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所有权,交付可以是直接转移占有或将向第三人请求提取标的物的权利转让给买受人。此外,出卖人还需交付与标的物相关的单证和资料。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方法依法律规定,动产依交付而转移,不动产及特别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担保合同中止条件的相关内容。在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权利中止履行合同,但需要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丧失商业信誉或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之一。若无确切证据,当事人需承担违约责任。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