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
时间:2024-08-04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附随义务是指在合同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并不是合同中的义务。但是也应该遵守。他是必然存在的义务,是不可磨灭的一项义务。接下来就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合同法中的附随义务及其特征
附随义务的定义和起源
附随义务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提出。德国学者认为,合同中存在着一组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义务网络”,其中包括义务、保护义务等,这些义务是在合同解释过程中产生的,并附随于主要义务(如交付货物、支付价金)之上。
附随义务的特征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征:1. 附随义务不是合同约定中必然存在的义务,而是在合同约定之外具有或然性的义务。2. 附随义务的产生直接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但其产生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本法律理念和判断标准。3. 附随义务的目的是实现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4. 附随义务不仅可以存在于合同关系存续期间,还可以存在于缔约过程中和合同关系结束后的阶段。
附随义务的类型
附随义务可分为两种类型:1. 可以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即债权人可以单独要求履行的附随义务。2. 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附随义务,包括辅助实现债权人利益的附随义务和避免侵害债权人利益的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行为的性质
附随义务的产生并非直接表达于合同当事人的合意中,而是依法律的规定产生的。因此,虽然附随义务在合意中未直接体现出来,但法律通过直接规定赋予了双方当事人一定的行为结果。因此,履行附随义务的行为被认为是准法律行为,而非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附随义务的存在价值
附随义务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它在合同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附随义务的产生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合同法的效力。如果您对附随义务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履行期限的确定问题。合同应约定明确的履行期限,若未约定,双方可协商补充。对于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包括质量要求、价款、履行地点等,都有具体规定。特别是履行期限不明确时,双方可随时履行,但需给对方必要准备时间。
-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
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的区别。先合同义务是在合同成立之前的法律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和公平原则,包括互相保护、通知、保密等义务。后合同义务是合同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承担的某种行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以维护支付效果或处理合同终止后的事务
-
合同履行原则及义务
合同履行原则、履行方式和抗辩权的运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需全面履行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方式包括运输、交货、结算等,需按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行使抗辩权,但须满足法定条件并搜集证据通知对
-
后合同义务的特点
后合同义务的特点和内容。后合同义务是在合同终止后产生的义务,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内容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方面的义务。后合同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
-
要求履行合同是否有诉讼时效的限制
-
先合同义务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
当事人违反附随义务是违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