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随义务是指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和当事人之间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合同目的和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旨在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和维护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的内容并非在合同关系开始时就确定,而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行逐步确立。
附随义务具有以下特点:
1. 附随义务具有从属性。附随义务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合同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
2. 附随义务具有不确定性。与其他合同义务不同,附随义务并非在合同成立时就确定,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当事人遵守一定的义务,以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不受合同种类和性质的限制,可以在合同的任何阶段发生。
3. 附随义务具有法定性。合同法中大多数条款属于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在契约自由原则下自主决定合同内容。而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约定,也不影响该种义务的存在,当事人也无权废止该义务。
为了明确附随义务与合同法上其他义务的区别,需要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和不真正义务进行比较。
1. 附随义务与给付义务的区别:
给付义务分为主给付义务和从给付义务。主给付义务是决定债权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而从给付义务是补助主给付义务的义务。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的区别在于,附随义务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形成,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而主给付义务在合同成立时就确定,并决定了合同的类型。
2. 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的区别:
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是根据合同法第42、43和92条确定的。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功能主要在于保护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而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除了具有这一功能外,还有辅助实现债权人的利益的功能。违反先合同义务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违反后合同义务承担违约责任,而违反附随义务一般承担违约责任。
3. 附随义务与不真正义务的区别:
不真正义务是指合同相对人不得请求履行,违反义务也不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只是使负担此义务者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后果的义务。附随义务是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应承担责任,而不真正义务并非向对方承担的义务,违反该义务不会产生向对方担责的情况,只是自负损害。
附随义务的形成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合同的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扩张,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求当事人负担的诚信义务。附随义务不是根据法律明文规定或当事人明确约定产生的,而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形成的。
甲与乙签订了门面房租赁合同,乙花费了10多万元进行装潢。但由于乙无法提供房产证,工商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甲以合同未约定提供房产证为由拒绝提供。乙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装潢损失。在处理此案时,应从合同目的、承租人受损事实、要求的合理
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数量和质量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合同履行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应当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且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在债权债务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信等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旧物回收等义务。如果当事人一方
民法总则对债权转让没有作出规定,现行的合同法规定,对债权转让由谁作出并没有规定,所以可以由受让人作出。对已经作成债权证书的债权进行让与,虽须交付债权证书,但该行为属于履行附随义务而非债权让与的成立要件。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