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随义务是民法理论中的新兴内容,它指的是在法律无明文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依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承担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附随义务以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为前提,以诚实信用原则为依据,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目的的实现,并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附随义务的内容并非自合同关系之始就已确定,而是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随着合同关系的进展逐步得以确立。
债之关系的核心在于给付,除给付义务外,债之关系上还存在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及不真正义务。附随义务的真正含义需与其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方得获知。
附随义务是债之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辅助义务,其功能在于辅助给付义务的实现。我国《合同法》中对附随义务内容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知义务:合同当事人应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
(2) 说明义务: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方说明的义务。
(3) 协助义务: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
(4) 照顾义务:债务人应以谨慎、诚实的态度照顾合同相对方及合同标的物,辅助债权人实现给付利益。
(5) 保密义务:合同当事人负有将通过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予以保密的义务。
(6) 保护义务:当事人应尽交易上的必要注意,保护相对方的人身和财产利益。
中国《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后合同义务,包括通知、协助和保密等附随义务。这些义务是在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当事人应当履行的。未履行这些义务将违反法律原则,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利益。
甲与乙签订了门面房租赁合同,乙花费了10多万元进行装潢。但由于乙无法提供房产证,工商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甲以合同未约定提供房产证为由拒绝提供。乙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装潢损失。在处理此案时,应从合同目的、承租人受损事实、要求的合理
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是按照《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全面履行原则要求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数量和质量履行合同中的义务,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履行合同约定之外的附随义务。合同履行
当事人违反附随义务即构成违约,根据《民法典》规定,如果合同一方违约,另一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如果违约造成对方损失,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赔偿金额不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