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中出租人负有哪些义务
(一)交付租赁物并使租赁物适于使用、收益的义务
租赁合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承租人使用、收益租赁物。《合同法》第216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因此,出租人首先必须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并且要使租赁物能够适合于承租人使用、收益的目的。
(二)对租赁物进行修缮的义务
对租赁物进行修缮,是出租人的义务。《合同法》第220条也规定:“出租人应当履行租赁物的维修义务,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出租人的维修是为了保持租赁物合于使用、收益状态的一种具体手段;从另一方面说,对租赁物进行修缮也是出租人的一项权利,因为出租人作为租赁物之所有人或他物权人,当然有权利对其物加以保存,而且在出租人对租赁物进行修缮时,承租人亦应主动配合,不得妨碍其修缮。
(三)对租赁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出租人的这种瑕疵担保责任,分权利的瑕疵担保和物的瑕疵担保两方面:
1、权利瑕疵担保
权利瑕疵担保,是指出租人应担保租赁物不存在权利上的瑕疵,不发生因第三人主张对租赁物行使权利,而使承租人无法使用、收益。
2、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租赁物本身存在着瑕疵,而使承租人无法依约对租赁物使用、收益,出租人应承担因此给承租人造成的损失,承租人亦可视租赁物的瑕疵情形,请求减少租金或解除合同。
商铺租赁期间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分配问题。根据规定,拆迁人应给予非住宅房屋拆迁导致的停产停业适当的补偿。补偿分配需依据租赁合同是否约定、房屋用途和租赁合同期限等因素决定。如果合同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损失补偿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合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及追回租金押金的途径,包括协商、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同时,介绍了房屋转租的条件,包括订立转租合同、获得原出租人的书面同意和遵守原租赁合同的约束条件等。在转租过程中,需注意合同的有效性和变更、解除或终止的情况。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房屋租赁中的转租权问题。承租人在得到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有权将租赁房屋转租给第三人,租赁合同依然有效,但承租人需承担赔偿责任。未经同意擅自转租,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同时,租赁期间的收益归属由合同约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迟延履行解除合同前宽限期的规定。指出宽限期一般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同时详细阐述了迟延履行对合同解除的影响,并列举了四种不同情况下迟延履行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