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合同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如何的
1、合同履行已经终止。
2、一方当事人没有依法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后合同义务。
3、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4、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应当存在因果关系。
5、违反后合同义务一方当事人主观上存在过错。对违反后合同义务一方当事人是否主观上存在过错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由其证明其没有过错,否则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对于后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大体有强制协助、继续履行、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四种。
二、后合同责任的构成要件
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
后合同责任是负有必须义务的一方当事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及交易惯例而产生的。在近年来国际经济交易大量增加的情况下,从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国际交往,增强国际信誉的原则出发,许多国际交易惯例也为我国所认可,这些原则大多都包含有诚实信用及必要的注意义务,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第二,有损害事实存在。
也就是说,只有过错一方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过错方才承担民事责任。反之,如果过错行为人虽然实施了违法行为,但对对方当事人来说并无损害事实,即构不成后合同责任,更不发生损害赔偿问题。
第三,损害事实与过错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只有在合同关系消灭后负有保密、协助、保护、告知等必须注意的义务的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对方当事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这种前因后果关系,即损害是由违法行为即注意不当引起的,违法行为人才承担后合同责任。
第四,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
主观过错是构成后合同责任的主观要件。即违法行为人只有在实施违法行为的当时,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后合同责任。这是民事责任的一般原则要求,也是后合同责任的一般要求。当然,主观过错是以过错方行为人的预见能力和范围为基础的,其判断标准应以行为人的最大注意限度和预测性为尺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迟延履行解除合同前宽限期的规定。指出宽限期一般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同时详细阐述了迟延履行对合同解除的影响,并列举了四种不同情况下迟延履行是否构成根本违约的处理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正当防卫造成的损害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必须同时具备五个要件:为保护合法权
民事责任竞合在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就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而言,是指一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行为的要件和侵权行为的要件,从而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一并产生,且基于一个不法行为产生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互交叉重叠的法律
传统的民事责任包括四个方面: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结果、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对于环境民事责任来说,又有些许不同。在民法上,承担民事责任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必要要件,但环境法中不把行为的违法性当做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必要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