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辩权具体内容
时间:2023-11-21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对于合同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合同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但是,说到对合同的具体的理解我们却还是比较陌生的,例如对于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问题。那么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辩权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辩权具体内容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同样地,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二、先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如果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三、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是解除合同。当事人根据上述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然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制的。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失去履行能力而中止履行,或者中止履行后,对方提供适当担保而拒不恢复履行,不安抗辩权人将承担违约责任。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这些抗辩权的设立使得当事人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使得当事人的拒绝履行不构成违约,从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
-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
引起永久抗辩权的因素,包括不可抗力、债权人过错、已过时效期限和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款等。其中不可抗力是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债权人过错指因债权人原因导致的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已过时效期限指权利被侵犯者在法定期限
-
不安抗辩权: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
合同履行原则及义务
-
迟延履行催告合理期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