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抗辩权是否从属于主债权而存在,可以将抗辩权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
独立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在没有主债权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对对方的债权请求进行抗辩。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和先诉抗辩权。
从属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必须拥有与之相关的债权,该抗辩权只是作为该债权的附属存在,并起到担保作用。因此,一旦该债权消灭,抗辩权也会随之消失。例如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从属抗辩权只是相对于拥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的债权而言具有从属性,而对于另一方的债权而言则没有从属性。
根据抗辩权的行使效力的强弱不同,可以将抗辩权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
永久抗辩权,也称为消灭抗辩权或毁灭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永远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在诉讼中,这表现为原告的起诉可能被驳回的判决。例如时效完成抗辩权。当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限内未积极主张其债权,时效期限届满后,就不能再强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如果权利人提出请求,债务人就可以永远地行使抗辩权,阻止权利人通过行使请求权来实现债权。一时抗辩权,也称为延缓抗辩权或延期抗辩权,是指抗辩权的行使可以暂时地拒绝相对人的请求权。例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方当事人在相对方未履行给付义务之前,可以暂时拒绝相对方的请求。一旦相对方已履行给付义务并提出请求,一方就无法再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相对方的请求立即生效。不安抗辩权也属于一时抗辩权,当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因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显著减少而无法履行给付义务时,可以在对方未给付或提供适当担保之前,暂时拒绝对方的请求。一旦对方已给付或提供担保,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的不安抗辩权就会立即消失,对方的请求权立即生效。再比如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人可以在主债权人未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并取得效果之前,行使抗辩权拒绝主债权人的请求。一旦主债权人已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并取得效果,先诉抗辩权就会立即消失,请求权生效。
根据抗辩权是依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生,可以将抗辩权分为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
法定抗辩权指法律明确规定的当事人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例如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44条规定的时效完成抗辩权,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第68条规定的不安抗辩权,以及《担保法》第17条规定的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等。约定抗辩权则是指当事人基于契约自由原则而约定的对抗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产生依法律规定,这是毫无疑问的。值得研究的是,抗辩权是否可以依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我认为,只要当事人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基于契约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可以约定抗辩权。例如甲与乙在无偿委托合同中约定,如果委托人甲不向受托人乙提供处理委托事务所需的经费,乙有权拒绝甲的完成委托事务的请求。这样的约定,应当被允许。
保证人的主体资格、保证合同形式、保证方式及保证责任、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金融机构对保证期间的误解原因及对策,以及定期保证费期间与不定期保证责任期的差别。保证人需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保证合同需采用书面方式以确保明确性和证据性。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是
不安抗辩权的含义、性质和成立条件。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抗辩权,允许一方在对方无法履行合同或有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时中止履行,直到对方提供证明其履行能力或担保为止。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双务合同当事人一方应先履行义务且对方存在履行障碍。行使此权利需要慎
《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的适用。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其中不可抗力是法定的责任事由。合同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的不可抗力及约定的免责条款。抗辩权也视为免责事由,但其行使并不构成违约。不可抗力可根据其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
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后履行义务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严重丧失商业信誉以及其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这些情况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