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履行期届至时,当事人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即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种行为可以表述为“保留自己的给付”或者“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在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是否需要向对方作明确的意思表示和是否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规则:
1、当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而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可以不通知对方。因为不通知对方不会给对方造成危害。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表现是在履行期届至时不履行债务,此时应推定在先履行的一方了解另一方是在行使自己的对抗权利。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未通知另一方并不构成合同责任。这与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情况不同。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需要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是依照合同或法律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通知对方可以使对方有机会举证或能够及时采取减损措施。对于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一方来说,负有后履行的义务,而对方负有先履行的义务。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因故不能履行时,应当通知负有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如果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没有履行义务而要求另一方履行,后者应当明确拒绝并通知对方。当然,行使先履行抗辩权的一方也可以主动通知对方,要求其实际履行合同。
2、当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履行存在重大瑕疵或只履行了一部分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当通知对方,给对方提供举证、解释和改正的机会,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在先履行的一方有时可能不了解自己履行的效果。例如,合同约定甲方在1月2日发货,乙方在3月1日付款。乙方在收到货物时发现货物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他可以在履行期届至时拒绝付款,并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对方能够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并行使后,会产生中止后履行一方债务的效力,以对抗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请求,从而保护自己的期限利益和顺序利益。当先履行一方采取了补救措施并变违约为适当履行时,先履行抗辩权会消失,后履行一方需要履行自己的债务。
可以看出,先履行抗辩权属于一时的抗辩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不会影响后履行一方主张违约责任。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不安抗辩权这一法律工具在保护当事人权益方面的重要性。不安抗辩权定义为我国合同法中的双务合同中的权利,当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先履行方有权暂时中止履行。收律师费的不安抗辩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负债务、先履行方必须有确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