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同违约导致预期可得利益受损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通过诉讼途径进行主张。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规定,不履行合同义务是指债务人拒绝履行任何合同义务。
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包括以下行为:
违约金是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的经济补偿。
继续履行是指法院或仲裁机关作出要求实际履行的判决或下达特别履行命令,强迫债务人在指定期限内履行合同债务。
当合同约定不明确或无约定时,受损害方可以根据标的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后,如果对方还遭受其他损失,应当赔偿这些损失。
合同法中的法定解除权的效力。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等违约情况下非违约方行使解除权的条件和情形。此外,还提到了不安抗辩权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当事人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文章旨在明确合同解除的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以及其他违约行为等。当这些情形发生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只需通知对方即可解除合同,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权的行使有期限限制,并可能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
出租人可以单方解除房屋租赁合同的各种情形。包括承租人未按照约定使用租赁物导致损失、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未经同意擅自转租房屋、无正当理由未支付或延迟支付租金超过六个月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况。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