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必须向合格投资者进行募集,而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不得超过200人。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一定资产规模或收入水平,并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其对基金份额的认购金额不得低于规定的限额。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
根据《基金法》,非公开募集基金的合格投资者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规模或收入水平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合格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以应对可能的投资风险。
合格投资者对单只私募基金的认购金额必须不低于规定的限额。
根据证监会的授权,于2014年8月21日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合格投资者的具体标准。
根据《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且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的单位和个人。具体标准如下:
单位的净资产必须不低于1000万元。
个人的金融资产必须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根据《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对于以合伙企业、契约等非法人形式,通过汇集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情况,私募基金管理人或销售机构必须进行穿透核查,以确定最终投资者是否为合格投资者,并合并计算投资者人数。
以上是对合格投资者认定过程中“穿透核查”原则的明确规定。
财政预算内建设资金、政府性基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等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如国债专项资金等。同时,文章还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其应贯穿整个项目周期。
私募基金代销资格的具体要求。合格主体包括已备案的私募管理人和在证监会注册并获得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且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的机构。这些机构必须遵守严格的资格要求,如明确私募基金的门槛限制、禁止使用的推介媒介和方式、规范代销责任归属、遵从开户制度和监督协议、
监管基本原则是,坚持“适度监管、底线监管、行业自律、促进发展”,明确私募基金行业三条底线,确保私募基金规范运作:一是要坚守“私募”的原则,不得变相进行公募;二是要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持面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基金财产的投资包括买卖股票、股权、
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单位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其中,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