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包括由基金管理人或普通合伙人管理的以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的公司或合伙企业。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是面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
私募基金公司依据《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成立。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设立的、采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业法人。符合设立条件的公司应当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为规范基金公司的经营运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其中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为核心,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监管法规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其他相关行政法规。
私募基金产品与公募产品不同,主要面向高净值人群,并以不公开宣传的方式向特定人群发售。过去,国家对私募产品的审核和监管相对较宽松,对“合格投资者”的界定也数次变更。
私募基金的起投金额最少为100万,并且需要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要求。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单位和个人,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2014年之前,私募产品的合格投资者需要满足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200万元、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20万元、最近3年家庭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的条件之一。然而,证监会随后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资格标准。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合格投资者的个人收入从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个人金融资产的门槛从200万元升至300万元。
新规施行后,想要投资私募独立发行的产品,投资人必须满足上述新的门槛。年均收入不足50万元或个人资产不足30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将无法投资私募产品,同时私募基金也需要对投资人进行合格投资者的筛查。
私募基金在募集阶段、运行期间以及发生重大情况时所需披露的信息内容。在募集阶段,需披露基金基本信息、管理人信息、投资信息等相关内容;在运行期间,应公布报告期末基金净值、财务情况、投资运作等详情;当基金出现重大变化或涉及投资者利益时,需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
私募基金的常见募集错误行为。包括是否公开募集、是否注册备案、是否真实项目和是否人数众多等四个问题。私募基金只能私下向特定对象募集,不能公开宣传和推广。合法的私募基金需要注册备案,且必须标明真实项目并专款专用。同时,私募基金对投资者和人数有严格限制,超
私募基金募集期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募集期的时间段和规定。在募集期内,投资者只能购买基金份额而不能卖出,一般持续一到三个月。募集期结束后进入封闭期,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或赎回请求。封闭期结束后,基金进入正常申购赎回期。私募基金募集流程包括产品设置阶段、基金
私募基金对非公开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方式,包括杠杆收购、风险投资等。同时介绍了定向增发的定义和相关规定,包括发行对象、发行价、股份转让等。定向增发包括成为上市公司战略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情形以及通过定向增发融资进行并购扩大规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