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托管人,作为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或管理机构,承担着保障基金投资者权益和防止基金信托财产被挪用的重要职责。根据各国证券投资信托法规的规定,所有基金都必须设立基金托管机构,即基金托管人,来监督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操作并保管基金资产。
基金托管人,也被称为基金保管人,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承担着资产保管、交易监督、信息披露、资金清算与会计核算等职责。作为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基金托管人通常由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或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并与基金管理人签订托管协议,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收取相应的报酬。
基金托管人是根据基金运作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对基金资产进行保管的机构。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签订托管协议,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并收取报酬。
一般来说,基金托管人应该是完全独立于基金管理机构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实收资本达到一定规模,并且享有行业信誉。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基金托管人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担任。
申请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金融机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
金融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基金托管部门来管理基金托管业务。
金融机构的实收资本应达到不低于80亿元的规模。
金融机构应聘请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证的专职人员,人数需满足法定要求。
金融机构应具备安全保管基金全部资产的能力。
金融机构应具备安全、高效的清算和交割能力,确保基金交易的顺利进行。
金融机构应具备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安全防范设施,并配备与基金托管业务相关的其他设施。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稽核监控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确保基金托管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金融机构还需要满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电证券投资基金法如何保障基金财产安全的问题。法律规定基金财产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自有财产严格区分,并通过措施确保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在运用基金财产时需遵守职责,保护基金财产安全,确保合理增值,提供必要信息保障投资者权益。
基金财产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固有财产的区别,明确了基金财产的所有权权能是分离的。同时,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应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私分,以保护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基金财产的归属问题,规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获得的财产和收益应归入基金财产。在清算时,基金财产不属于管理人或托管人的清算财产。同时,基金财产不得用于承销证券、违规贷款或提供担保等投资或活动,并禁止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
基金托管协议的违约责任及相关事项。包括托管协议违约责任的认定、赔偿及责任划分等,同时阐述了基金托管协议的依据、目的和原则,旨在明确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确保基金财产的安全并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订立托管协议应遵循平等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