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开放式基金短期融资的权利有哪些
时间:2025-01-04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保障开放式基金短期融资的权利
我国开放式基金短期融资的辩论
背景
在开放式基金运作过程中,当面临大额赎回时,基金管理人可能会需要临时性资金。国际上的做法是通过托管银行向基金提供短期信贷,称为“过桥贷款”。然而,在我国的《基金法(草案)》中对开放式基金短期融资的规定引发了争议,并最终被搁置。
反对观点
反对者认为,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如果允许基金管理人为基金申请短期融资,可能导致银行资金违规入市,从而带来金融风险。另外,作为专家理财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应该有充分的财务准备和应对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赎回压力。如果基金连支付赎回的能力都没有了,说明经营情况已经糟糕,此时通过银行融资来支撑将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因此,不应允许开放式基金申请短期融资。
支持观点
支持者认为,允许开放式基金申请短期融资可以弥补基金的短期资金不足,解决基金管理人的紧急需求,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只要对融资的额度、期限、用途等进行严格限制,就可以避免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并减少对银行资金的风险。禁止基金短期融资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必要性和建议
考虑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困境,明确开放式基金的短期融资权利是非常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为了规范开放式基金的短期融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律规制:首先,明确短期融资的目的仅限于支付营运费用和应付赎回请求,禁止为投资而申请短期融资。其次,规定短期融资的比率,如不超过基金净值的5%或10%,具体比率应与融资目的相符。第三,明确短期融资的最长期限,如2个月或3个月。最后,基金的托管人应对短期融资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未经监督的行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造成投资者损失的还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基金投资中需避免的行为
基金投资中应避免的五种行为。首先,要避免盲目追求新基金,不能将其视为赚钱的捷径;其次,要避免盲目崇拜基金经理,要理性看待其职责和权限;第三,要避免盲目追求高分红,以免对基金投资产生不良影响;第四,要正视基金投资风险,不能忽视其风险性;最后,要避免盲目
-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
法律风险及其原因,具体涉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风险。文章阐述了私募股权投资和私募证券投资的法律地位风险,包括合同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设立、运作和项目选择过程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的挑战,如合同中的非法承诺、投资协议
-
不适合提前还贷的情况有哪些
如果按揭者在短期内有资金需求,例如住房装修等大笔开支,一般不建议提前还款。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住房按揭贷款最低可以享受基准利率的8.5折,五年以上按揭利率相当于只有5.814%,是现行所有贷款品种中利率相对较低的。如果借款人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投资收益又高
-
发展中期票据对我国起到怎样的作用
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已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达到1900余亿元,未清偿企业债券余额为2291亿元,规模远低于银行贷款;从期限上看,1年及以下的证券占比为46%,10年及以上的证券占比为44%,1至10年的中期证券仅有l0%;从发行方式看,短期融资券是贴现发行,企业债主要是简单的附息
-
非金融债务融资工具
-
保障开放式基金短期融资的权利有哪些
-
人寿保险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