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交通事故鉴定程序及流程详解
时间:2024-08-0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申请期限:
伤残评定申请的时限
根据法律规定,从医院证明开具日期的第二天起,伤者有15日的时限来提出伤残评定申请。如果伤者因为不清楚、不知道或其他原因,治疗终结后未及时提出申请,事故办案人员应告知伤者提起申请。伤者15日内不提出申请的,可以认为伤者自动放弃得到伤残者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的权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一般受伤进行事故处理,超过申请期限提出的申请是无效申请。
申请人条件
一、伤致残的事故当事人
只有因伤致残的事故当事人才有资格提起伤残评定申请。
二、行为能力丧失或不愿意申请的当事人
如果当事人因为年龄、疾病、伤残等原因丧失伤残评定申请的行为能力,或者不愿意亲自申请,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委托代理人,以当事人的名义代为申请。委托代理时,应制作委托书。
必备手续
- 事故受理大队开具的伤残评定委托书
- 伤者住院病历及出院小结
- 骨伤病人须提供近期X光片
- 特殊伤情的相应证明材料
- 伤残者及其委托人的身份证
伤残等级划分依据
- Ⅰ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 b.意识消失;
- c.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 d.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 Ⅱ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 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子上的活动;
- c.不能工作;
- d.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 Ⅲ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 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 c.明显职业受限;
- d.社会交往困难。
- Ⅳ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 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 c.职业种类受限;
- d.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 Ⅴ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帮助;
- b.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 c.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 d.社会交往贫乏。
- Ⅵ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的需要帮助;
- b.各种活动降低;
- c.不能胜任原工作;
- d.社会交往狭窄。
- Ⅶ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有关注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 b.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 c.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
- d.社会交往降低。
- Ⅷ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 b.远距离流动受限;
- c.断续工作;
- d.社会交往受约束。
- Ⅸ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 b.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 c.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 Ⅹ级伤残的划分依据
- a.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 b.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 c.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伤残评定时限
根据规定,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后30日内,应作出伤残评定书。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文章详细介绍了鉴定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证明的重要性、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申诉程序。文章还阐述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异议的处理方式,包括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及要求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及要求。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公安机关决定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当事人也可自行选择鉴定部门。鉴定委托应根据被鉴定题目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机构。公安机关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指派或委托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检修、鉴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定,包括多种情况下的责任承担、管辖权、法律适用和注意事项等。该法详细规定了租赁、借用机动车等发生交通事故时的责任承担,以及侵权行为的法律管辖地和适用法律。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
-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伤残评定是在伤者康复后进行,通过客观检验和评价确定伤残程度的过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其完整性、充分性和真实性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受理有直接影响。评定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多个法规和国家标准,涉及人体损伤、事故伤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间及程序
-
检验、鉴定、评估机构、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
检验、鉴定、评估程序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