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5月11日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根据该通知,网约车经营者及驾驶员在以下6种情况下将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若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将被列入"黑名单":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8年5月22日召开促进网约车安全消费座谈会,要求网约车平台经营者依法承担保护消费者权益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投诉处理,对有骚扰、暴力行为的司机纳入黑名单,并采取零容忍态度。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春表示,为切实保障乘客安全,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加强事前准入把关;落实平台公司承运人的主体责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交通运输部于2018年5月24日公布了新修订的《出租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该办法将于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为3年。新办法将网约车纳入考核范围,针对网约车设置了六项考核指标,对网约车平台企业考核细节包括:线下服务能力、驾驶员权益保障、信息报备、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等企业管理情况;交通责任事故死亡率、交通违法行为等安全运营情况;运营违规行为、车辆及驾驶员资质、服务评价、信息公开、媒体曝光等运营服务情况及社会责任指标。
新规的目的是规范网约车行业,确保乘客权益、乘车安全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网约车合法化后,为老百姓提供更多选择,减少打车难问题,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规范发展的网约车有利于其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网约车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交通运输部要求网约车公司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整改,规范经营,切实保障乘客安全和社会稳定。交通运输部强调要严守安全底线,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对近期发生的安全事件,要认真开展调查,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交通运输部将密切关注此次事件调查处理情况,对经公安部门调查确实存在渎职失职的人员,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原则,包括违章行为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违章行为的影响原则和路权与安全原则。根据这些原则,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取决于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否存在及其作用大小,以及是否与事故存在因果关系。
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同等责任问题。当事故双方都有违章行为且情节相当时,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程度来划分责任。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同等责任,双方各自承担50%的责任;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之间的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承担较大比例的责任。文章还通
车祸责任确定的流程。当事人可以报警由交通部门进行责任认定,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进行判断。责任认定需考虑事实清晰度、证据充分性、法律适用正确性、责任划分公正性和程序合法性。具体责任划分包括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以及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交通事故结案时效的规定。主要介绍了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时限,对违反停车规定的机动车驾驶人的处罚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理流程。包括口头警告、罚款、拖车等处理方式,并强调拖车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收费,应当及时告知停放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