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必须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调解的时间、地点、方式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
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期限内,交通事故损失赔偿调解只能进行两次,并且每次调解时必须制作调解记录。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通知当事人或代理人参加调解时,通常使用书面通知,口头通知必须记录在调解记录中。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必须事先通知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并请求变更调解时间。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或在调解过程中退离,将计为一次调解。
调解参加人包括交通事故当事人、交通事故伤亡者的近亲属或监护人、交通事故车辆所有权人、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的人员。这些人员必须得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才能参加调解,每方参加人数不得超过三人。
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必须向交通事故办案人员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在调解过程中,如果当事方更换调解参加人,则连续计算调解次数和时间。如果当事人或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调解时限将中断。
对于重大、复杂的交通事故,如果需要延长调解期限,必须经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在调解过程中,如果调解参加人提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未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要求,将不予调解。
在确定抚养人时,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应提供有抚养关系的证明。如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必要,可以要求进行公证。
如果达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调解书时必须明确以下事项:事故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责任认定、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赔偿费给付方式和结案日期。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根据其承担的交通事故责任相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贴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
交通事故庭外调解程序的详细流程。包括调解的提起、期限、参加人员、主持及方式以及调解的顺序。调解程序根据事故情况设定不同期限,并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采取公开方式进行。调解过程中,会介绍事故基本情况、宣读认定书等。如无法达成协议,将制作调解终结书并告
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项目和调解赔偿程序。赔偿项目涵盖了医疗费、误工费等多个方面,并涉及到不同情况的细化处理。调解程序由公安机关主持,经过调解达成协议后会制作调解书,否则将制作调解终结书。若一方不履行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一起酒后驾驶顺风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案子。司机张某明酒后驾车导致乘客李某强受伤,虽然交警认定司机全责,但乘客李某强在明知司机酒后驾车的情况下未加劝阻并继续乘坐,也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法律,乘客应承担部分责任,因此司机张某明承担80%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强承担
交通事故损失赔偿的调解程序,包括调解的主持与指定、调解次数与记录、通知与参加要求等方面。调解参加人包括当事人、近亲属或监护人等。调解过程中需要注意人员更换、中断及延长调解期限等情况。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如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