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向当事人送达事故认定书时,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期限和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和义务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损害赔偿的,可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书面调解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予调解。
如果当事人对检验、鉴定或者交通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调解。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期限为十日。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则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造成人员受伤,则从治疗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因伤致残,则从定残之日起开始计算;如果造成财产损失,则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计算。
交通事故调解参加人包括:
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参加调解时,当事一方不得超过三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两名交通警察主持调解。调解采取公开方式进行,调解时间应当提前公布,调解时允许旁听,除非当事人要求不予公开。
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时,按照以下程序实施:
如果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调解书,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分别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简要情况和损失情况,各方的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数额,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的意见,赔偿方式和期限,以及调解终结日期。赔付款由当事人自行交接,当事人要求交通警察转交的,交通警察可以转交,并在调解书上附记。
如果经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送交各方当事人,调解终结书应当载明未达成协议的原因。调解书生效后,赔偿义务人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如果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或者调解过程中放弃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终结调解。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书的法律效力。文章详细介绍了鉴定书的主要法律依据和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证明的重要性、公安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申诉程序。文章还阐述了当事人对鉴定结论异议的处理方式,包括人民法院委托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程序及要求。当事人和代理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鉴定申请,公安机关决定事故调查所需的鉴定,当事人也可自行选择鉴定部门。鉴定委托应根据被鉴定题目的性质和难度选择相应机构。公安机关应在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指派或委托技术鉴定机构进行检修、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要求。伤残评定是在伤者康复后进行,通过客观检验和评价确定伤残程度的过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者需提供相关材料,其完整性、充分性和真实性对司法鉴定机构是否受理有直接影响。评定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多个法规和国家标准,涉及人体损伤、事故伤
交通事故伤残重新评定的程序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程序。当事人对伤残评定结果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重新评定。调解过程需在交通事故办案人员主持下进行,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包括调解次数、参与人员、替换和中断情况、调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