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交通事故受害人或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在提起民事诉讼之前必须经过公安机关的调解处理。然而,这一规定存在多个缺陷。
首先,交通事故赔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应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符合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特点。受害人因人身权、财产权受到损害,应当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赔偿的调解属于行政调解,规定调解为必经程序则是行政机关对私权的不当干涉。
其次,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起诉条件的规定。通知对此类案件设置调解的前置程序,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与法律规定相悖,明显超越了司法解释的权限。
我国诉讼外调解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无论何种形式的调解,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的纠纷,通过说服教育、宣传法律、政策,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和解。然而,交通赔偿调解程序实行强制规定,无视当事人的意愿,违背了自愿原则。
民事纠纷解决的原则是公平和效率。有的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因为调解程序而耗费几个月,特别是在一方当事人不愿调解,只愿选择诉讼时,依然必须经过调解程序,对公安机关和当事人在时间、精力、金钱上都是浪费。
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法律意识还普遍较低,发生纠纷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的处理。而公安机关的调解缺乏监督,容易出现少数办案人员越权调解、强行调解、恶意调解等违法行为,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应当采取自愿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进行调解,如不服调解再起诉。
交通事故中本车有人伤如何进行理赔的问题。首先提到了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并达成协议,填写损害赔偿协议书,包括事故具体情况、当事人信息、保险凭证号等。若存在争议,当事人可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调解。摘要的概括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文获取详细
原告王某、谢某、黄某、黄x与被告**宏通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经协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确定了损害赔偿费用并约定了支付方式和时间。若被告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则需按原定金额赔偿。此外,还约定了诉讼费的承担方式和协议生效条件。
一起酒后驾驶顺风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案子。司机张某明酒后驾车导致乘客李某强受伤,虽然交警认定司机全责,但乘客李某强在明知司机酒后驾车的情况下未加劝阻并继续乘坐,也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法律,乘客应承担部分责任,因此司机张某明承担80%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强承担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的可撤销性问题。当事人可在一定条件下撤销协议。调解协议本质为合同,可被撤销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以及欺诈、胁迫等。反悔一方应以撤销协议为诉讼请求,而非人身损害赔偿。撤销权可能因超过期限或放弃而消灭。当事人可请求公安机关调解,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