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于19日发布了《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的若干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指导人民法院的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有效监督对外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活动,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随着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案件逐年增多,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遇到具体法律适用问题,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缺乏规定。同时,由于管理部门不明确、监督制度不完善,对外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环节出现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和法院形象。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份共有16条的评估拍卖司法解释,在起草工作启动后,经过多次征求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和部分中、基层人民法院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司法实践中反映的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起草了初稿,并广泛征求了人民法院司法实践部门、专家学者和评估、拍卖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前后修改了数十个版本,历时两年制定而成。
在司法解释起草过程中,注意贯彻了以下指导思想:一是秉承立法原意,严格遵循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适用问题,如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变卖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机构名册的编制和管理问题,评估、拍卖机构的选择问题,对异地财产进行评估或拍卖等问题。三是监督和制约原则,如规定了人民法院在编制委托评估、拍卖机构名册时纪检、监察、审判、执行部门组成评审委员会,并可邀请评估、拍卖行业的专家参加评审。四是利益保护原则,如机构随机选择、保留价征询当事人意见等。
人民法院的司法技术工作旨在为审判、执行工作服务,是审判、执行工作的延伸,直接关系到法院工作的公正与效率。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司法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本院的委托评估、拍卖和流拍财产的变卖工作,依法对委托评估、拍卖机构的评估、拍卖活动进行监督。”
最高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规定旨在对全国法院的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进行统一规范,以达到委托评估、拍卖和变卖工作与审判、执行部门分离,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审判、执行工作干扰的目的。”
2004年,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和变卖财产的规定》,对拍卖机构的选择规定了三种方式:一是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后经人民法院审查确定的方式。二是在当事人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召集当事人双方采取抽签、摇珠等随机的方式确定评估、拍卖机构。三是在当事人双方提出申请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估、拍卖机构。
如何申请购买法院拍卖房产的程序和过户费用。首先,需要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经过评估确定拍卖低价,并确定拍卖日期和公告。购房者需提交相关证明和竞买保证金,成功竞买后需立即缴纳房款,并由拍卖行提供房产产权转移证明。其次,过户费用由买家承担,包括税费和其他费
法院处理拍卖房产流拍的方式。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法院进行三次拍卖后,若仍无人竞买或出价低于保留价,房屋将退还给被执行人。拍卖房产的条件包括至少两个买主、不断变动的价格和公开竞争的行为。
中国法律中关于竞买人的撤回权的规定。在拍卖开始前,委托人可撤回拍卖标的并需支付费用。一旦拍卖开始,竞买人不得撤回。拍卖公告应通过报纸等新闻媒介发布,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并吸引更多人参与竞拍。同时,拍卖行还需书面通知相关人员到现场以确保其行使竞买优先权。
在评估拍卖和异议审查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司法技术部门和执行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评估通知、评估结论由执行部门的案件承办人员送达,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对评估若有异议向承办人员提出,当事人一般不与司法技术部门直接接触。故司法实践中评估异议审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