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的额偏小,参与者范围太窄。
根据规定,我区只受理标的额在30万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然而,实际情况显示,绝大部分标的额仅为5万以下的小标的,因此外地竞标者不愿参与,而本地竞标者多为从事废品收购的相对固定人群。
2. 对拍卖公司约束无力。
目前的拍卖公司由各单位自行选定,而拍卖公司的年审、资格审定工作由市直部门负责。由于我区对拍卖公司的约束力不强,难以限制拍卖公司的不规范行为。
3. 对围标、窜标行为的取证困难。
在调研过程中,普遍反映围标、窜标行为较为突出,但取证困难甚至无法取证,导致对这类现象难以处罚。
4. 某些拍卖形式上不够规范。
首先,评估价未予保密。评估价是作为产权所有人与监管机关掌握的处置物的最低价参考,且受主观影响较大,与物品的使用价值有时会有较大差距。因此,评估价不应公开,应由市场最终决定物品价格。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很多单位为省事、图方便,将评估过程全程交由拍卖公司处理,导致标的物评估价泄密。
其次,公开喊价的方式不是最合适。由于我区待处理物品价值较低,参与竞买者不多且多为固定的废品收购商,公开喊价容易产生观望、听价停滞,甚至语言、眼色威胁等状况。
最后,报名环节难以控制,报名竞买信息易泄漏,造成串标。
1. 不应否定拍卖的意义。
尽管目前的拍卖中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拍卖的效果,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拍卖本身的问题。相比其他方式,拍卖更具公开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可以明确地说,在国有资产处置中不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可能会导致更多问题和隐患,在各地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
2. 拍卖方式应不断创新完善。
任何一种监督方式都有局限性和适应性,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对拍卖的形式和程序也应根据新情况不断地创新完善。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任何有效的创新都应该鼓励尝试。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转让程序中优先购买权的两种实现方式:跟价法和询价法。跟价法允许优先购买权人直接参与拍卖,以最高出价购买股权;询价法则是拍卖师在拍卖过程中询问优先购买权人意愿,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成交。两种方式均要求优先购买权人遵循拍卖程序规定,否则视
欠货款司法拍卖设备的法律程序。法院委托拍卖机构拍卖拖欠货款的设备,并监督拍卖过程。财产需经评估确定价值,对于价值较低或价格易确定的情况可不评估。拍卖机构需具备相应资质,法院确保拍卖合法公正。具体程序和要求依法律和司法解释而定。
电子拍卖的定义、特点和应用。电子拍卖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商品,避免了传统拍卖中实物的移动,竞拍方可以网上竞拍。电子拍卖与其他应用如电子签约和电子支付相结合。电子拍卖系统具有竞拍者匿名性、不可抵赖性、公开验证性等特点,并且具有拍卖效率高的优势。在互联网上
不同类型的拍卖方式,包括增价拍卖、减价拍卖、有底价拍卖、无底价拍卖以及密封递价拍卖。每种拍卖方式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和流程,如增价拍卖竞价由低到高,而无底价拍卖则没有预先设定的底价。密封递价拍卖则是竞买人提交密封标书,由拍卖人公开开启并选择最高出价者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