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当继承的遗产被申请法院强制拍卖时,拍卖的款项依法应当缴纳被继承人的税款和债务。
法院判决遗产拍卖属于申请法院强制拍卖的一种,过程可分为以下阶段:
评估价格是拍卖的前置程序。法院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价格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送达执行双方当事人。如当事人对评估结果有异议,可向法院请求复议。
价格评估完成后,法院可组织执行双方当事人协商,按评估价格将被执行人财产抵债给申请执行人。如果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应作出强制拍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决定。如果被执行人要求自行变卖财产,法院可以准许,但应监督其按合理价格在指定期限内进行,并有效控制变卖的价款。
拍卖机构的选定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法院与拍卖机构进行协商,签订委托拍卖合同。委托拍卖合同应是书面的,必须载明拍卖的标的、拍卖佣金、拍卖价款的支付等必备条款。
拍卖机构按法律和合同的规定进行拍卖公告和拍卖展示。对重大事项,拍卖机构应征求法院意见,并获得法院的同意和积极配合。
在拍卖会召开之前,法院应以评估价格为基础确定拍卖保留价,并告知拍卖机构。拍卖保留价应等于或低于评估价,不能超出评估价。拍卖保留价是拍卖成交的最低价限,低于保留价的最高应价不得成交。如第一次拍卖无人竞买,法院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再次拍卖的保留价。
法院应派员到场监拍,并将拍卖情况记入笔录;拍卖机构可邀请公证员到场进行公证。拍卖成交后,拍卖机构与买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并即时钱物两清,或按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竞买人分期付款的,应得到法院的同意。
法院应依法审查拍卖结果。如发现拍卖机构与竞买人之间或竞买人相互之间恶意串通,并给他人造成损害的情形,将裁定拍卖无效;若未发现上述情形,则应确认拍卖结果。拍卖结果确认后,法院应配合拍卖机构将拍卖标的交付买受人。动产由拍卖机构直接交付给买受人,不动产或特定动产由法院负责将拍卖标的占有人清除,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拍卖标的物的法律规定。其中,禁止拍卖的物品如国家自然资源等不得进行拍卖;限制拍卖的物品包括房地产、国有土地使用权、文物和国有资产等,其拍卖需依法进行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国家限制流通的物品依法只能在特定主体间进行买卖或交换。
关于代位继承权的争议案件。李老先生的继女阿-英的儿子小山要求代位继承张女士的遗产。关于小山是否享有代位继承权存在分歧,但根据继承法规定,小山可以代位继承其母阿-英有权继承的份额。最终,法院判决根据各继承人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分配遗产。
因一起车祸导致的死亡赔偿金继承纠纷案件。法院判决认为死亡赔偿金并非遗产,而是对死者亲属的补偿。在考虑赔偿金分配时,法院判决综合考虑了原被告与死者共同生活的紧密程度、亲疏关系等因素,并判决两位原告获得死者60%的赔偿金,被告刘玲获得剩余的40%。文章还
拍卖委托主体相关内容。在拍卖中,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拍卖企业在接受委托时需审查委托人资格。委托人享有办理委托拍卖手续的权利,需向拍卖人提供身份证明、所有权证明等。拍卖标的须是国家允许买卖或可依法处分的物品或财产权利,需经审批的物品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