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招标投标 > 投标 > 投标保证金的担保人的作用是什么

投标保证金的担保人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2024-03-27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258
在招标文件中会经常出现投标保证金与投标担保的概念。有的招标文件使用的是投标担保,有的使用的是投标保证金两者之间却有很大区别。使用的方式不同,所承担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保证金只是纯粹的用金钱来进行担保,而担保人就不是一个概念了,他会涉及到人在这存在的作用,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投标保证金的担保人的作用是什么

一、投标保证金与投标担保

招标文件中经常出现的投标保证金和投标担保是两个常见的术语。虽然它们在名称上相似,但实际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首先,投标担保的范畴更广,包括了投标过程中所有使用的担保方式,如投标保函和投标保证金等。而投标保证金的范畴相对较小,仅指投标过程中保证的金额。可以说,投标担保是投标保证金的一种形式。

其次,投标担保和投标保证金的基础不同。担保是一个法律术语,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这一专门性法律。该法律规定了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而投标保证金只是保证的一种形式,同样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担保和保证是专有名词,而保证金则是保证的衍生名词。

此外,投标担保和投标保证金出现的文件也有所不同。投标担保是一个行业内常用的术语,在一些部门规章和建设部施工招标示范文本、交通部公路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北京市勘察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中都可以看到这个词语的使用。而投标保证金则出现在专业代理公司或开发公司自行编制的招标文件以及部门规章中。具体来说,下面这些文件对二者的描述如下:

投标担保出现的文件:

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招标人可以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担保。投标担保可以采用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方式。投标保证金可以使用支票、银行汇票等,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2%,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

2. 《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投标担保可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或定金(保证金)担保方式,具体方式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

投标保证金出现的文件:

1.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标人可以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可以是现金、银行保函、保兑支票、银行汇票或现金支票。

综上所述,投标担保和投标保证金应当分开使用。如果招标人仅想要使用投标保证金,可以明确写明投标保证金。如果金额较大,也可以阻止一部分投标人进行投标,为操作留下空间。如果使用投标担保,则应该接受各种形式的担保,包括投标保函和投标保证金。

二、投标保证金的形式

投标保证金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银行保函或不可撤销的信用证;
  2. 保兑支票;
  3. 银行汇票;
  4. 现金支票;
  5. 现金;
  6. 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他形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敲诈勒索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 招标与投标的法律要求和条件

    招标与投标过程中的法律要求和条件。招标方需明确所有采购要求和条件,而投标方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的处理包括废标认定、重大偏差的认定、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消、投标有效期、投标截止时间和送达要求等。投标人在整

  •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

  •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以及退还的相关事宜。相关规定提到,投标保证金的缴纳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可以提前递交但需合理,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示。关于退还方面,招标人在招标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返还,除非投标人存在违规行为。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对于投标保证金

  • 治安拘留期间需要交纳费用吗
  • 假释考验期计入刑期吗
  • 什么是反担保企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