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投标获得工程项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然而,并非每个项目都需要投标,因此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决策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根据项目的专业性等因素确定是否参与投标;其次,如果决定参与投标,需要确定投标的性质,是承担风险的标书还是保险的标书,是追求盈利的标书还是保本的标书甚至亏损的标书;最后,需要在投标过程中采取措施以取得竞争优势,争取胜出。
投标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中标以及中标后的效益,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做出明智的投标决策,首先需要从多个方面(包括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业主、市场、招标工程、工程现场等)获取大量信息,以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承包难度大、风险高、技术设备和资金不足的工程以及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企业应主动放弃参与投标,否则将会陷入工期延长、成本增加的困境,从而损害企业的信誉和效益,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如果招标工程既是本企业的优势所在,又是竞争对手的弱点,或者业主意向明确,并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资金等重大问题都有解决方案,那么企业应该坚决参与投标。当企业没有后续工程、已经出现窝工或部分亏损时,中标后至少可以减少窝工和亏损,因此应该不惜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报价以争取中标。
在决定是否参与投标时,还需要注意竞争对手的实力、优势以及投标环境的优劣情况。竞争对手在建工程的情况也十分重要。如果竞争对手的在建工程即将完工,他们可能急于获得新项目,因此报价不会很高。相反,如果竞争对手的在建项目规模大、时间长,那么他们的投标报价可能会较高。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敲诈勒索罪与串通投标罪的区别。敲诈勒索罪指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迫使他人提供借款或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而串通投标罪则是投标者之间串通投标报价或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侵犯客体、行为表现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招标与投标过程中的法律要求和条件。招标方需明确所有采购要求和条件,而投标方必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写投标文件,对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的处理包括废标认定、重大偏差的认定、投标文件的修改和撤消、投标有效期、投标截止时间和送达要求等。投标人在整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串通投标罪是否属于集体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串通投标罪属于共同犯罪而非集体犯罪。串通投标行为需要两个以上主体实施,如果是单位之间的串通投标则构成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串通投标行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