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统一、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然而,行政垄断的实施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障碍。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往往以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该地区或该部门与其他地区或其他部门隔离开来,形成地区经济封锁和部门经济封锁,直接阻碍和破坏全国性统一和开放市场的形成。
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目的在于保护地区和部门的利益,非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目的可能是为本组织创收或为个人牟利。行政垄断的泛滥使企业不再将精力放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进行正当合法竞争上,而是将大量费用用于行贿,尤其是为获取行政垄断的庇护。这必然导致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破坏良好的社会风气。
行政垄断通过采用“条块分割”和企业差别待遇制等行政手段,直接阻碍企业之间的自由和公平竞争,从而在一定的交易领域直接限制甚至排除了竞争,无法期待自由、公平和有效竞争的良好秩序。
少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往往从维护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采用行政手段,违背市场规律,强制促成企业的合并、重组以及订立垄断协议等,组建了一批集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行政性公司,从而直接培育、扶植和保护了经济垄断。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许多学者认为,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共同构成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而行政性垄断对竞争的危害远甚于经济性垄断。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政府所属的各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管理部门以及被上述政府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