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的统一、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然而,行政垄断的实施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障碍。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往往以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该地区或该部门与其他地区或其他部门隔离开来,形成地区经济封锁和部门经济封锁,直接阻碍和破坏全国性统一和开放市场的形成。
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目的在于保护地区和部门的利益,非行政主体的行政垄断目的可能是为本组织创收或为个人牟利。行政垄断的泛滥使企业不再将精力放在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进行正当合法竞争上,而是将大量费用用于行贿,尤其是为获取行政垄断的庇护。这必然导致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破坏良好的社会风气。
行政垄断通过采用“条块分割”和企业差别待遇制等行政手段,直接阻碍企业之间的自由和公平竞争,从而在一定的交易领域直接限制甚至排除了竞争,无法期待自由、公平和有效竞争的良好秩序。
少数“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往往从维护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出发,采用行政手段,违背市场规律,强制促成企业的合并、重组以及订立垄断协议等,组建了一批集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行政性公司,从而直接培育、扶植和保护了经济垄断。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实施集中的后果。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有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转让营业等,以恢复市场竞争状态。同时,违法经营者还可能面临罚款。文章还介绍了垄断竞争的产生原因,包括非均衡发展战略导向、制度试点的持
自然垄断的定义、原因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特征。自然垄断是由于资源条件集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原因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显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关联经济效应、网络性、大量沉没成本以及市场集中度特别高等技术特征。同时,自然垄断行业的
许多学者认为,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共同构成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而行政性垄断对竞争的危害远甚于经济性垄断。因此,反行政性垄断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政府所属的各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管理部门以及被上述政府和政
6、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拒绝、中断或者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者滥收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