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时间:2025-03-19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4827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不允许进行垄断的,比如米、菜,而在我国还是有些东西可以进行垄断,就比如政治性垄断,那么行政性垄断的本质有哪些?行政垄断行为主体是指哪个?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

行政性垄断是一种经济垄断,其主要特点是行政权力超出权限范围并用于市场关系中,以实现行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而非市场中的经营者或竞争主体。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手段将行政管理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竞争活动而产生的。

行政性垄断的特征

1. 行为主体: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而非市场中的经营者或竞争主体。行政垄断行为主体是指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2. 形成原因及对竞争的作用:行政性垄断的优势来源是行政权力,而非经济性因素。行政垄断的经济主体往往达不到规模优势的水平,技术、设备也未必先进,经营的产品也缺乏替代品。行政性垄断通过行政手段对竞争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扭曲了竞争过程并破坏了竞争结果。3. 危害结果:行政性垄断不仅限制和破坏公平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经营管理低效率、动态技术低效率等损害后果,还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则屈从于行政干预,丧失了协调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调节功能。行政性垄断还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并助长行业不正之风,增加干部以权谋私的空间,诱发腐败,引起人们对政府信任度的降低,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隐患与政治危机。综上所述,行政性垄断是一种由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的经济垄断行为。其特征包括行政性垄断行为主体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权力是其优势来源,行政性垄断对竞争过程和结果产生扭曲和破坏,对经济和社会带来诸多危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行政性垄断是一种经济垄断,主要特点是行政权力超出范围并用于市场关系中,实施者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行政垄断通过行政手段影响经济竞争活动,对竞争过程和结果产生扭曲和破坏。其特征还包括人为设置市场壁垒、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诱发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 合法性与实施效果:限制竞争协议的评估
  • 行政性垄断行为的危害有哪些
  • 垄断市场怎么判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