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原则是一项法律原则,最早由美国最高法院在**标准石油公司案中提出。根据该原则,限制竞争的行为只有在“不适当地”或者“以不公平的方式”限制竞争时才违法。合理原则具有灵活性,体现了反垄断法的精神,因此备受法学家和法官的青睐,已成为反垄断法的基石。在认定企业合并构成垄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企业合并的情况下,法官需要综合考虑合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2. 避免过度使用合理原则导致法律适用结果不稳定,无法有效控制企业合并。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制定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合并的影响,综合考虑合并的效果,如经济集中程度是否足以导致企业间的协调,是否足以引起限制竞争的独占等。
公益原则指出只有在违反公共利益的自由竞争秩序时,限制竞争的行为才成为反垄断法的限制对象。理解和认识公益原则对于反垄断法至关重要:
1. 公益原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反垄断法的性质。反垄断法所保护的是有效的竞争秩序,它具有协调社会经济秩序的本质,属于公法性质。
2. 公益原则有助于正确运用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它追求的是综合平衡利益的最大化,即在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利益之间产生冲突时,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优先。
3. 公益原则有助于正确认识效率问题。企业合并带来的高效率是否符合社会公益,是否应得到反垄断当局的批准?芝加哥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内部各个力量的对比,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上最后生存下来的企业是最健康和最好的企业。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公共利益与个别效率的矛盾。
总之,公益原则是认定企业合并是否构成垄断的重要准则。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对于垄断价格的规定。其中指出,经营者不得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否则将面临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没收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等处罚措施。罚款金额视违法所得的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因此,价格垄断行为是违法的。
在我国,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大致可分为侵犯注册商标、垄断经营、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不正当回扣等11大类。由于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就是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体现,故对该部分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