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入世后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入世后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时间:2024-08-17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61
内容提要:外资并购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垄断问题。根据效果原则,一国有权对发生在境内外的并购行为进行反垄断规制,而在反垄断规制中,应该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和维护国家利益原则。本文还从实质标准、程序要求、制裁与执行等方面论述了规制外资并购反垄断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入世后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现行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定中所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

外资并购与反垄断

一、外资并购的基本涵义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取得国内企业的资产或股份,对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控制的行为。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外资并购是跨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合并与收购的行为。要准确界定外资并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外资的主体。外资并购的主体应该是外国企业法人,而不是其他从事国际投资的主体。过去我国采用的是注册地标准来确定外国投资者的身份,但这一标准过于死板,无法对外资利用转投资、间接控股企业收购等情况进行规制。因此,最近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采用了资本控制标准,即只要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实现了对境内企业的控制,就应该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并购的对象不应局限于一国境内的非外资企业,而是包括在一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不论其为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

第二,并购的含义。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兼并实际上是将其他企业与一企业合并为一体,其他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实体继续存在;而收购是指一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获得对其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其他企业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继续存在。在外资并购领域,习惯上主要指收购而不是兼并。外资并购的目的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关系。随着外资并购的深入发展,强强联合的外资合并也越来越普遍。

二、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

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包括排挤民族产业、金融风险和国家经济安全威胁等。形成垄断后,会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竞争。许多国家已将外资并购纳入本国的反垄断法例体系。然而,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方面还存在问题,尚未颁布《反垄断法》,相关的配套规定也相对欠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

三、入世对外资并购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外资并购迎来了新的机遇。入世将为外资开放新的领域,并逐步取消对外资的歧视性待遇,从而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外资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首要方式,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反垄断规制来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垄断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及其适用范围,包括价格垄断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特殊行业的经营者责任,以及禁止的价格垄断协议等。同时强调了行业协会不得从事排除、限制价格竞争的行为,并对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从事价格垄断行为。摘

  • 垄断行为的分类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 垄断行为的法律特征

    垄断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围绕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展开。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和纵向协议,其本质特点是存在共同意思联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则是支配企业为维持或增强市场支配地位而实施的反竞争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如何认定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包括行为目的

  •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的问题,指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中国因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存在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垄断法需同时规范这两种垄断形式。

  •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 垄断价格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 入世后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