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反垄断法法规 > 规制行业协会的具体规则有哪些

规制行业协会的具体规则有哪些

时间:2023-10-17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70880
行业协会已成为反垄断法规制的主体。有人认为,由于行业协会是非营利性的,本身从事的并不是市场经营行为,因此,其不是经营者,也不是《反垄断法》规范的主体。对此,笔者认为,行业协会应是《反垄断法》规制的主体。

《反垄断法》对经营者的界定

主体类型的界定

根据《反垄断法》,经营者的主体类型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这些主体类型中,行业协会被认定为社团法人。

行为性质的界定

关于行业协会是否“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问题存在争议。一些观点认为,经营者应该被严格解释为只有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主体才能被视为经营者。然而,《反垄断法》已经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对经营者进行了广义的解释。无论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只要参与或从事了市场经营活动,行业协会都应被视为经营者并受到《反垄断法》的规范。

《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比较

经营者的界定变化

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比,《反垄断法》对经营者的界定发生了变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将经营者定义为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而《反垄断法》将经营者定义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相比之下,营利性特征已经不是《反垄断法》上“经营者”的构成要件,因此,我们可以将《反垄断法》上的“经营者”理解为既包括营利性的经营者,也包括非营利性特征经营者,例如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作为经营者的规范

行业协会是否能成为经营者并不影响《反垄断法》对其进行规范。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法律,《反垄断法》旨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反垄断法》规范的主体不仅限于经营者,任何组织只要介入市场竞争并以其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对竞争秩序产生影响,或者其合法利益因他人的不正当行为受到影响,都应适用《反垄断法》进行调整。

国外反垄断法一般也没有规定只有经营者才能受其调整。例如,美国反**斯法中没有“经营者”的概念,其《谢尔曼法》的适用范围为“任何人”。根据美国法院判例,反**斯法的主体范围已经被解释为包括一切具有法律人格的自然人和组织,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非营利性机构。

在我国,行业协会作为经济法的新主体,是准经济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主要从事协调行业内部、行业之间和特定的社会关系或监督协会成员的社会经济活动。由于行业协会的行为可能对市场竞争造成限制,从而成为限制竞争的主体,并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相关标签: 生产经营有哪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