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组织、领导传销罪是指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的规定,对于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情况,将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将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传销组织是一种“金字塔”型的销售模式,因此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组织、领导行为较为困难。在传销组织中,除了最底层的销售人员外,其他层级的传销人员都存在组织领导行为。然而,刑法的立法目的并不是打击所有的传销人员,因此正确理解传销组织中的组织、领导行为非常重要。根据最新的司法解释,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指的是在传销活动中起到组织、领导作用的发起人、决策人、操纵人,以及在传销活动中担负策划、指挥、布置、协调等重要职责,或在传销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我们可以对组织领导行为进行以下理解:
《刑事审判参考》第842号对传销活动中的组织者、领导者作了权威的阐述。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指的是组织、领导传销组织的犯罪分子,是传销活动犯罪的首要分子。他们是在传销活动中起到组织、领导作用的发起人、决策人、操纵人,以及在传销活动中担负策划、指挥、布置、协调等重要职责,或在传销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积极参加者一般是组织中的“小头目”,作用介于组织者、领导者与一般参加者之间。根据负责管理的范围和对组织的影响力,可以对积极参加者与组织者、领导者进行区分。
在实行“家长式”管理的组织内部,组织者、领导者利用苛刻的制度对传销参与人员的食宿安排、说话方式方法、业务员职责、内部体系、培训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约束。他们在传销活动前期筹备和后期发展壮大中起到主要作用,同时也是获取实际利益的骨干成员。而积极参加者一般从事辅助性、协助性的工作,虽然态度积极,但没有实权,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
组织者、领导者在传销组织中处于“金字塔”的中上层级,从传销组织中获利,并对传销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关键作用。他们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能够独当一面,统筹负责某一个地区内的传销事务,可以决定参与传销人员的多寡。这样的传销人员应被视为组织者、领导者。而积极参加者可能影响其直接下级,但不会将影响力渗透到间接下级,这是由其负责的范围决定的。虽然达到一定层级,但并没有实质上的组织、领导职能。
有奖销售的含义和本质,指出有奖销售是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服务时给予购买者额外奖励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商品销售。有奖销售的本质在于销售而非有奖,违反本质的行为应受法律禁止。此外,文章介绍了有奖销售的分类,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有奖销售。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虚假宣传是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准则。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分别需要承担不同法律责任,包括罚款、承担民事责任等。若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主真实信息,则需
消费者在商场因虚假宣传购买产品遭受损失后的索赔问题。消费者需保存相关证据,先与商场协商,如无法达成一致可投诉或诉讼。法律规定了虚假宣传的处罚和赔偿标准,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消费者。发布虚假广告将面临严厉处罚。
传销和诈骗两种犯罪行为的量刑标准。传销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面临不同等级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处罚。而诈骗犯罪则根据涉案金额和情节,分为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等不同档次,分别处以不同等级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没收财产等处罚。在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