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2. 与知名商品相混淆,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饰,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饰,造成与他人知名商品的混淆。
3. 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 在商品上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虚假表示,引人误解。
1. 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2. 限定用户或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
3. 强制用户或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
4. 强制用户或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5. 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或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的其他商品。
6. 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或消费者拒绝、中断或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滥收费用。
7. 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1. 实施行政性强制经营活动,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2. 实施地区封锁行为,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能够影响市场交易的有关人员财物或其他好处。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是回扣。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公众知道的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虚假宣传,达到足以引起一般公众误解的程度。
1.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 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 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 第三人明知或应知上述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低价倾销行为的法定情形:
1. 销售鲜活商品。
2. 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
3. 季节性降价。
4. 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 搭售。
2. 限制转售价格。
3. 限制转售地区。
4. 限制转售客户。
5. 限制技术受让方在合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新技术的研制开发等。
1. 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
2. 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 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4.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5. 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6. 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经营者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使用户、消费者对受诋毁的经营者产生错误认识或怀疑心理,从而不愿或不再与之进行交易。
1. 投标者串通投标的办理、共同压低报价、不进行价格竞争。
2. 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其中,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包括混淆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如何办理域名过户以及如何处理域名纠纷。办理过户需要创建模板并提供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或营业执照等,然后通过关联域名完成过户流程。对于域名纠纷,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如被告具有恶意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